结直肠癌组织肿瘤浸润的免疫细胞特征及与预后关联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chaoe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瘤微环境中浸润的免疫细胞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构建一种有效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免疫细胞模型,为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防治和预后评估提供新的方向。本研究纳入GEO数据库1497例样本和TCGA数据库的621例CRC样本,以及来自中国温州和上海两个中心的1008例结直肠腺癌标本。利用CIBERSORT法评估CRC标本22种浸润免疫细胞特征,COX单因素分析进一步探讨了浸润免疫细胞与CRC预后(无病生存期DFS、总生存时间OS)的关联性。通过筛选并选择TAN、TAM及Tregs 3种免疫细胞在对1008例CRC组织标本行免疫组化分析。以来自温州的CRC样本作为训练队列,统计分析这3种免疫细胞与CRC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并构建模型,进一步通过上海样本进行测试及验证。结果显示,22种免疫细胞不同程度与CRC预后(DFS、OS)相关。测试队列检测结果显示,TAN、TAM及Tregs三种免疫细胞与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特征相关,是CRC预后的独立因素。本研究利用TAN、TAM及Tregs三种细胞构建了一个针对CRC患者的预后评估模型,并在测试队列及验证队列中确认了这一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显示高风险组的CRC患者相对于低风险组患者有更短的DFS及OS。此外,TAN、TAM及Tregs可影响CRC患者对放化疗的反应性,在经放化疗的患者中,高风险组的预后差距更大。总之,肿瘤组织浸润免疫细胞参与了CRC的发生发展过程,与预后相关,并影响放化疗的效果。
其他文献
基于离散余弦变换(DCT)技术和扩频通信技术提出三维模型稳健水印嵌入算法.算法将原始的一维二值水印序列利用扩频通信技术生成可以直接嵌入的水印信息;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将原
基于法务会计视角并选取2014—2018年因财务舞弊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开处罚的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作为观察样本,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选择研究变量,运用Logistic回
抑郁症是一种发病率高,病因及病理机制尚不清楚,而症状又复杂多样的常见情感性精神障碍。现代医学对其治疗仍存在起效慢、疗程长、副作用大、药价昂贵、部分患者抗抑郁剂治疗无
采用合作学习小组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能够使学生在合作中更快地融入到课堂当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进行小组成员责任划分,合理引导小组成员积
导赤散出自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由生地、木通、甘草梢、竹叶等4味药组成,原为治疗小儿心热而设。由于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易寒易热,易虚易实,病变迅速,故治实证当防其虚,治
贺州的客家文化习俗中仍沉积有其最早的迁出地的母体文化,尤其是早期的汉晋甚至是先秦时期河洛一带的文化习惯。贺州客家婚礼程式由先秦的六礼演变而来,婚礼用黑习俗映射秦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