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子迁移率传输材料及钙钛矿形貌调控对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wei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短短的几年中,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电池实现了光电转换效率从3.8%至22.1%的飞跃,在光伏研究领域中备受瞩目。实现高效钙钛矿太阳电池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钙钛矿材料本身的形貌调控,二是钙钛矿与电子(空穴)传输材料界面处光生电子(空穴)的萃取分离与传输的优化。我们通过简单的回流法制备了稳定的SnO23 nm)溶胶,利用Ti Cl4处理改善SnO2致密层表面的浸润性,提高钙钛矿材料的覆盖率与晶体质量。凭借SnO2的高电子迁移率与较低的导带位置,促进了钙钛矿中光生电子的分离与萃取,最终实现14.69%(Mask,JSC=21.19 m A cm-2,VOC=1023 m V,FF=0.678)的光电转换效率。[1]通过向TiO2纳米晶溶胶的晶格内掺杂金属铌,不仅改善了TiO2的能带结构,还提高了致密层薄膜的电导率,从而促进了光生电子的注入及其在钙钛矿/致密层界面处的分离和萃取,使得以Nb-doped TiO2为致密层的平面钙钛矿器件最终可实现16.3%的光电转换效率,相应的稳态功率输出亦有15.8%。[2]此外,通过模板法制备了规整排列的大孔钙钛矿薄膜,实现了薄膜透光性能与有效光电转换的平衡,最终构建得到光电转换效率高于10%,薄膜透光率高于35%的高效半透明钙钛矿太阳电池。[3]最近,通过调控钙钛矿的生长条件,实现了大面积(120 cm2)钙钛矿晶体薄膜的可控制备,[4]有望在大面积晶体钙钛矿太阳电池和光探测器等光电器件方面呈现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高光谱数据波段数目多,光谱信息量大,采用传统的分类方法无法取得较好的精确分类效果。针对上述问题,结合独立分量分析(ICA)和概率神经网络(PNN)在高光谱数据特征提取及分类中的优势,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独立分量分析与概率神经网络相结合的高光谱数据分类方法,首先采用改进的独立分量分析对高光谱数据进行降维,然后采用概率神经网络对提取的独立分量进行分类。通过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方法可以在获得较高分类精度的同时
<正>行痹者,其痛游走不定,恶风寒,肢体经络为风寒湿热之邪闭塞,导致气血不畅,经络痹阻,引起肌肉关节,筋骨发生疼痛,麻木、酸楚、灼热、屈伸不利、甚到关节肿大变形。《经》曰
会议
本研究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DNA,以蔷薇春季嫩芽为试验材料,并与夏季蔷薇幼芽做比较,在提取过程中,通过两次氯仿异戊醇抽提纯化,提取蔷薇基因组DNA。建立适合于蔷薇的RAPD-PC
<正>按照我国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日用玻璃行业主要包括玻璃仪器制造业(行业代码3144)、日用玻璃制品及玻璃包装容器制造业(行业代码3145)、玻璃保温容器制造业(行业代
会议
铁鸟作为飞机的专用试验设备,主要考核飞机在空载、加载、故障等不同设计状态下,飞控、液压、供配电三个系统的功能、性能是否符合设计指标和适航要求,为飞机的试飞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