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改革开放以来,雷锋精神逐渐成为雷锋或雷锋式的先进人物崇高思想和优秀品质的代表。新时期下,志愿服务更是通过"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大力传承与发扬了雷锋精神。如今全国各地积极推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到其中。随着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及奉献意识,对志愿服务也有了新的要求和展望。近年来,体育赛事在我国蓬勃开展,其在体育产业中也逐渐崭露头角。目前,中国已成为举办国际赛事活动最多的国家,而体育赛事活动的开展,其核心离不开赛事志愿服务。2008年北京奥运会共有近170万志愿者参与其中,2010年广州亚运会近59万志愿者参与到赛事志愿服务中,2015年我国成功申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这意味着将需要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其中,如何构建持续有效的体育赛事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更好的继承与发扬我国志愿服务精神,成为体育赛事志愿服务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本研究将基于期望理论对体育赛事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进行探究,以期为未来体育赛事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新思路。研究方法:通过分析与整理国内外有关体育赛事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及期望理论等相关文献与报道,对体育赛事志愿服务及激励机制的内涵进行阐释,基于期望理论构建体育赛事志愿服务概念模型并提出假设,以2017国际篮联3x3U18世界杯中的赛事志愿者为调研对象,以调查问卷形式实施,经参考原有研究及预调研,对问卷题项的表达做了进一步修改,使问题更加清晰、明确,最终设计了《2017国际篮联3x3 U18世界杯赛事志愿服务调查问卷》,该问卷对参加2017国际篮联3x3 U18世界杯中的赛事志愿者进行调查,仅限参加赛事服务的志愿者。调查问卷的项目量化方法采用5级李克特(Likert)量表设计,1表示非常不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全部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最后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赛事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的发展建议。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薪酬激励、工作激励、精神激励、荣誉激励四种激励方式均与志愿者效价呈正相关,假设成立。其中薪酬激励均值较大,因此研究认为薪酬激励对志愿者的正效价较大,期望值作为主观估计目标实现的概率值,受到效价的影响,因此研究认为效价越大,期望值也就越大,根据期望理论公式M=∑V×E,认为薪酬激励对志愿者的激励力量较大。因而以无偿形式参与活动的赛事志愿者认可赛事组委会提供一定的薪酬奖励对其有一定的价值且能够更好的激发其自身的积极性。研究结论:1)事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中薪酬激励、工作激励、精神激励和荣誉激励四种方式与赛事志愿者的效价均呈正相关,因此四种激励方式对志愿者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2)激励机制中四种激励方式由强到弱依次为薪酬激励、工作激励、精神激励、荣誉激励,薪酬激励对志愿者的正效价较大,而荣誉激励对志愿者的正效价较小。即薪酬激励对志愿者的激励力量较大,能够较大程度激发志愿者的积极性。因此赛事组委会在今后更应适当给予赛事志愿者一定的物质奖励,工作方面应合理分配志愿者的工作任务,让志愿者能够在志愿服务中更好的发挥自主能动性,为志愿者提供一定的工作或学习机会,为优秀志愿者提供奖状或证书,最大程度的激发志愿者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赛事志愿服务中。建议:1)志愿服务激励与考核体系许多赛事志愿者在服务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最主要原因是缺少一套标准的激励与考核体系。激励与考核在某种意义上是一对共生体,又是一对矛盾体,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因此激励与考核体系是志愿服务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目前相关组织已采取一些措施对志愿者进行激励与考核,但并没有真正落实每一位志愿者身上,缺失明确的责任与义务,缺少可行性激励机制和考核标准,并未有效的对志愿者产生激励作用,志愿者的积极性也不能很好的调动起来。建立一套标准的激励与考核体系,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奖惩细则全面具体,考核到每一位志愿者及工作环节,这将对赛事志愿服务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2)薪酬激励的运用目前我国赛事志愿者大多为在校学生,他们利用余暇时间与无偿形式参与到赛事志愿服务中,虽不计报酬,但作为无收入的在校大学生大多希望赛事组委会能够提供一定的物质奖励,因此薪酬激励在激励志愿者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赛事组委会在对志愿者薪酬激励制度的设置中应充分考虑有关志愿服务过程中提供餐费、路费、住宿费等津贴奖励或其他物质奖励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志愿者虽已自愿性及无偿方式为主要特征,但由于人们需求是多方面的,在进行激励时应物质激励与非物质激励相结合,同时也要避免偏离志愿者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