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超声对背部弹力纤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应用超声诊断7例背部弹力纤维瘤的声像图表现。结合手术所见进行对比分析。本组7例均为女性,年龄48~63岁,平均56岁。病程10天~3年。双侧背部肿物2例,右侧背部5例,左背部1例。临床表现:7例患者一般情况均较好,坐位双臂自然下垂时,2例背部较大的肿物突出于皮肤表面,能触及肿物大小及边缘,5例触及不到肿物,当嘱患者两臂胸前平屈交叉,含胸低头时肿物突出于皮肤表面,肩胛下角内缘可触及肿物大小,无压痛,质中度,活动好。采用东芝SSA-780A型彩色多普勒成像仪,探头频率为3~1MHz。探头直接至于背部肿物处,依次观察皮肤、皮下组织、肌层、肿物、骨膜等,确定肿物的位置、测量大小、观察内部回声、血流及与周围组织粘连等,注意与双侧对比扫查。宽景成像更利于观察肿物全貌。结果和结论声像图表现如下:7例患者10个肿物(其中2例患者为双侧背部肿物)均位于肩胛骨内下缘背阔肌深层,中最大约11.2 cm×10.4 cm×2.4 cm,最小约7.3cm×6.5 cm×1.4 cm,平均约8.1 cm×7.4 cm×2.0 cm,为稍强回声,边界尚清,形态较规则,彩色多普勒均未见明显血流信号。7例患者10个肿物均行手术切除,术中见肿物位于肩胛下角内侧背阔肌与肋骨骨膜之间,术后病理诊断均为弹力纤维瘤。根据超声影像学特征结合临床表现对弹力纤维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讨论弹力纤维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软组织肿物,常见于中老年女性,多为体力劳动者,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肩胛骨下区斜方肌、菱形肌及背阔肌深面,多为单侧发病(右侧发病率较高),也可为双侧发病,目前多数专家认为弹力纤维瘤不是一种真性肿瘤,而是一种增生性瘤样病变,反复机械性摩擦可能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超声检查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超声与CT和核磁共振检查相比价廉、无辐射、操作简便易行,安全可靠,诊断弹力纤维瘤超声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