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硬膜下血肿浅析

来源 :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八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xuns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硬膜下血肿在日常颅脑损伤案例中经常遇到,其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往往不如开放性颅脑损伤及硬膜外血肿案例表现明显.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血肿,外伤后血肿增大缓慢,一般在3周后血肿增至最大,由于脑的直接受压和颅压增高等原因出现临床症状(如昏迷),最终导致死亡.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曾遇到头部外伤一个半月后出现慢性硬膜下血肿致死亡的案例,本案中,硬膜下血肿发生于着力点,受伤当时无脑挫伤,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出院,后其颅内高压症状一直不明显,一月余后突然出现昏迷症状,最终死亡。综合分析,这也应与伤者的个体特异性有关,其耐受性强,出现症状时间可靠后,但随着时间推移,血肿逐渐形成包膜,血肿内肉芽组织自发性反复出血,使血肿进行性增大,最终导致颅内压增高引起海马钩回病、中枢衰竭死亡。
其他文献
结合CSDH的有关特点以及本案例,笔者总结了关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法医学鉴定要点,仅针对交通事故的伤残鉴定,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定义来看,发病时间要超过一定时间,可为数月甚至数年
会议
<正>头部外伤是临床医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损伤,其损伤常常涉及到的类型及程度不同而会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由外伤所致的颅内血肿占临床的34-38%,而急性硬膜外血肿占颅内
会议
法医学鉴定路径是人体受到损伤后,对损伤程度评定原则、方法和鉴定意见所制定的一个鉴定标准化模式,表现在严格的工作顺序,准确的时间要求,必需的实验室检查项目,综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