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炮制方法对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含量的影响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9294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工艺和不同炮制时间对何首乌中2,3,5,4.网羟基二苯乙烯-2-O-B-D-葡萄糖苷(二苯乙烯苷)含量的影响。 方法:将何首乌分别用黑豆汁拌蒸1,5,8,13,18,23,28,32,36,40h及经乳酸、酒曲和酵母发酵处理。采用HPLC测定各炮制品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TC-C18(250mm×4.6mm,5岬),流动相为乙腈-水(25:75),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320nm,常温。 结果:黑豆汁拌蒸品随炮制时间的变化二苯乙烯苷含量逐渐降低,8h后均低于生品。发酵品二苯乙烯苷含量均较高,而酵母发酵品二苯乙烯苷含量最高,且高于生品。 结论:炮制时间及炮制工艺对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含量影响较大;酵母发酵法明显提高了二苯乙烯苷含量。
其他文献
间氯过氧苯甲酸,又称3-氯过氧苯甲酸(MCPBA),作为一种过氧有机酸,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氧化剂,也可作为医药中间体。因其为粉末晶体形式存在,所以在过氧有机酸中是性质相对稳定的,同时操作起来也较为容易,适于选用。但其缺点是作用温和,反应时间相对较长,此外价格相对较高,不够经济。本文简述了其制法、用途以及使用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