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体育设施是群众参加体育的物质载体,是国家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场地保障,是政府主导的用于体育训练、休闲健身、运动竞赛的场地、公园、水域等的场所,体育设施的完备程度、通达度、收费情况直接影响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广度与深度。在体育领域,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和体育资源相对欠缺之间的矛盾已呈现出尤为突出的对立。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是同时进行的,体育场馆的建设推动着城市的发展,同样的,城市的发展又继续规划引领体育场馆的建设。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和体育大环境下,在城乡优化布局建设体育设施成为当下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一步。研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日照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体育设施建设和布局进行分析,通过对日照市体育设施发展至今存在的系列问题和优化路径进行分析研究,以日照市统计年鉴、日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日照市体育局的数据为数据支撑。研究结果:日照市体育设施建设速度逐渐加快,但仍然面临着以下问题:1.体育设施利用率不高。体育设施空置现象严重,忽略了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开展,加之诸多体育场馆功能单一,导致了场馆的开放使用率不高,场馆经营管理落后,人均体育场地占有率低。同时也伴随着违规占用体育场地的现象。2.体育设施分布不均衡。当前的体育场地设施没有做好以体育需求为导向来进行建设规划,一味地追求基建的速度,为举办赛事起到场地支撑,没有很好的迎合大众健身的需求。通过日照市统计年鉴中2012年到2018年的数据综合来看,市区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比全市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要大,表明农村地区的公园绿地建设相比城市是滞后的,同样的反映出城乡体育设施建设的不均衡。其体育设施大致分布在日照市政府-日照大学城片区和海曲公园片区,其它地区的体育设施分布较少。3.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利用率低。学校与社会是相对分离的一个现状,无法将学校和外界进行很有效的连接;开放学校体育设施可能会由于混乱而挤占学生参与体育的时间和设施,同时,大量的社会力量涌入校园存在一定的风险;场地的维护、管理、人力费用权责不明晰;体育设施自身的老化、健身器材的落后等因素制约了学校体育设施的开放。美国的依附市场职业联赛而建设的多级体育设施配套结构、日本的体育场地普查制度和学校体育开放管理经验都对日照体育场地的优化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结论建议:1.从政府层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日照市政府应联合社会组织,将权利下放到民间的社会组织来进行体育设施的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发挥政府管理和服务的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的政策优势,日照市政府和市体育局在制定政策促进城乡体育设施建设的同时,做好未来规划和法律权责明细。2.完善的体育设施体系中管理体系。管理体系包括场地运营、场地维修、场地维护、设施升级、后勤薪资等方面的内容,还要设立日照市体育设施绩效评估体系,明确体育设施的日常开支收入盈亏情况,以便更全面的对未来的发展进行更加合理的规划,更多维的了解我国体育设施的种类、新旧程度、具体分布,以便于未来规划时更加准确的对体育设施进行定位规划。服从于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体育设施规划建设、体育设施的建设工作是满足人们健身意愿的关键一步,是政策规划落实的具体一步。日照市在进行体育设施建设时,要迎合大众需要,多地方多批次的建设中小型体育健身设施,对城市已有的体育设施进行优化布局和合理再分配的过程,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地理环境和景观风貌进行适合本地区规划建设。3.加强学校体育设施的管理与开放。在学校层面首先要做的是规划布局日照市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和旧设施更新,保障学校体育设施适合当下学生的健身需要;建立促进学校体育设施开放的政策法规;做好学校体育设施与社会对接时的安全性保障,学生才是学校体育设施的"第一主人",要坚持校内学生优先的原则来逐渐进行学校体育设施的开放;出台政策来明晰开放后的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运营修复管理费用权责;多渠道增加赞助来源,用于增加学校体育设施更新升级,同时做好学校与社会组织的有效结合,既能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设施的,又能促进社区体育活动开展。4.建设体育设施文化。要深刻认识体育设施的文化价值,在日照市形成依附于体育设施的健身文化,提升人们对体育设施的参与感、认同感、依赖感、归属感,在体验体育基础设施的同时,获得身体素质上的提升,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