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现如今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方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互联网技术极大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在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的发展得时代,智能手机承载的功能也越来越多,角色也越来越重要,本次研究将通过现代教育模式,利用网络信息快速的传播模式,将运动APP程序中的前沿运动模式运用到课堂上,把学生从固定的体育教学模式的活动中解放出来,改善课堂内容枯燥,学生积极性差,弥补教师综合能力的不足的问题,让学生真正掌握正确的锻炼方式,并且更有效的让手机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良性利用。研究方法:2.1文献资料法文章通过CNKI数据库查阅了关于体育课程、体育教学、网络课堂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等多篇文章,为本次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2.2实验法通过实验法选取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2017级大一公共体育必修课4个班级为实验对象,其中两个班级为实验组,两个班级为对照组,在为期一个学期(共16周)的课程中进行实验对比。在一个学期内4个班级都由同一名教师在教学环境、教学大纲内容、教学时数、以及测试方法相同的条件下,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教学。通过APP运动程序下新型体育课程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中的项目测试成绩进行整理分析,并得出结论。2.3数理统计法采用SPSS16.0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研究结果:3.1运动APP与体育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制定思路来源现如今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方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互联网技术极大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在如今智能手机的统治时代,针对目前人们对手机的依赖性来解决学生体育课及体育锻炼时间高效使用手机的状况,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于课上。教师会根据体质健康测试项目的 7个方面着手进行针对性训练内容设计;通过运动训练学在练习过程中讲解动作训练的原则、正确训练的方法、易犯错误等,使学生在不同时间段的持续性锻炼;根据体适能的基本原则,在APP运动程序的动作库进行针对性、选择性、不同类别课程设计,设计过程中从全面身体训练原则、适宜身体负荷原则、区别对待原则、可逆性原则四个方面来考虑练习内容,同时要注意锻炼中的安全性和预防运动损伤。课上教师通过对APP运动程序下的课程内容进行讲解,课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手机上打卡进行正确的动作锻炼,在软件中记录自己的锻炼情况进行评估,并养成良好的课余锻炼习惯。3.2运动APP与体育课程相结合的条件下内容制定及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根据课程设置的内容分别在15周分成四个阶段进行,内容会以多种组合形式来安排每一节课,每个阶段会有一个侧重点来提升学生体质测试中的项目能力与能力的提升。课程内容从徒手全身训练、核心功能训练、HIIT适应性训练、上下肢力量训练四个方面进行设计,每个阶段的每一节课会让学生根据自我身体素质评估选择不同能力层次的组别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和练习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APP运动程序与体育课程教学结合模式如下:(1)教师提前选择一款专业APP运动程序,并根据《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进行课程设计;(2)课前布置作业,教师预留指定APP运动程序中的指定动作让学生进行提前了解;(3)教师根据课程设计结合APP运动程序进行内容的讲解、动作的示范、锻炼原理讲解、易犯错误、组织学生练习、并进行指导纠正;(4)布置课后作业,课上课下相结合,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锻炼习惯。3.3运动APP与体育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分析经过运动APP与体育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一个学期教学后,运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在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分别选取男生、女生各25人进行对比分析,在肺活量、立定跳远、50米跑、仰卧起坐(女生)、800米跑(女生)/1000米跑(男生)项目上成绩均有显著提高,但在体前屈、引体向上(男生)两个项目上成绩提升并不明显,说明在柔韧性和上肢力量方面的训练内容还需进一步加强改进。研究结论:4.1结论运动APP与体育课程相结合的模式上课内容更丰富新颖,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学生通过课上的学习能够课下更好的运用运动APP进行练习,掌握了正确的方式方法,对体质健康测试项目成绩有显著的提高,并预防了运动损伤和错误动作造成的身体变形。课程的设置不仅能够让学生学到专业的锻炼方法,打卡完成作业的模式更容易让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4.2建议虽然与运动APP相结合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辅助,但也不能过于依赖,学校应该注重对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教师全方面的能力,使教师有能力进行新型体育课程的改革;高校应该尝试性引进或设计开发专属相关运动程序软件,完善APP程序,更好的服务于学生,并对学生的体质进行实时监控,更好的改善学生体质问题;实验过程中,如坐位体前屈项目上成绩提升并不明显,说明针对此方面的练习内容充实,还需在后期对课程内容设置方面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