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N)和磷(P)是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稳定性的两大限制性因子,N、P供应在森林演替进程中的耦合关系及其调控机制对于指导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还很少就此进行系统研究。本研究以丘陵红壤区的裸露地、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4个亚热带森林演替典型阶段为研究对象,采用PVC顶盖原位埋管N矿化速率估测法、Hedley的P分级改进法等开展了土壤N、P供应、有效性及其耦合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C、全N、净矿化速率、中性磷酸酶活性表现为随森林演替进展呈现逐步提高的变化趋势(P<0.05);而土壤全P、C/N、C/P、氨化速率、硝化速率、树脂P、NaHCO3-P、NaOH-P、声波P、酸性P、总有效P、酸性磷酸酶活性未表现出此趋势;但反映N、P有效供应的指标,除氨化速率、树脂P和酸性磷酸酶外在常绿阔叶林中均表现为最高(P<0.05)。相关分析结果还表明大部分N、P供应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综合来看,丘陵红壤区P是主要的养分限制因子,土壤N、P供应在森林演替进展过程中是一个逐步优化和协调供应的过程,在生态恢复过程中应该根据林地发育和发展状况,采用适应性管理的方法,通过补充N或P来改善林地的养分供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