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醌对HL-60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RUIZH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苯主要抑制造血系统,其活性代谢产物可诱导产生大量的活性氧(ROS),ROS所介导的氧化损伤在苯的血液毒性中起重要作用,而90%的ROS是由线粒体产生的,由此推测苯可能通过影响线粒体的功能而参与血液系统的毒性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苯的活性代谢产物1,4-苯醌(1,4-BQ)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HL-60线粒体功能的影响,以丰富对苯毒作用机制的认识。【材料和方法】HL-60细胞,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培养,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分别用终浓度为0、2.5、5.0、10.0、20.0μmol/L的1,4-BQ处理细胞24h。CCK-8法检测细胞生存率,荧光探针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酯(DCFH-DA)检测活性氧(ROS)生成量,ATP检测试剂盒检测ATP生成量及荧光探针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实验重复3次。【结果】CCK-8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处理浓度的细胞生存率依次为100%、109.6%、99.6%、95.7%、36.9%,可见在≤10.0μmol/L的1,4-BQ处理浓度下对细胞存活无明显影响(P>0.05),但到20.0μmol/L时,细胞存活率陡然降低(P<0.01)。ROS生成量检测结果显示,在1,4-BQ染毒浓度≤10μmol/L时,随着1.4-BQ浓度增大,ROS生成量逐渐上升,呈剂量反应关系,但在20μmol/L剂量组,ROS生成量迅速减少。ATP生成量和膜电位检测结果显示,随染毒浓度增大,ATP生成量和膜电位均逐渐降低,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在1.4-BQ染毒浓度为10.0μmol/L时,ROS的生成量(29.13±0.15)较对照组(20.09±0.09)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TP生成量是对照组的60%;膜电位不足对照组得75%。【结论】1,4-BQ在对HL-60细胞存活不产生明显影响的情况下,可诱导细胞线粒体功能失调,提示1,4-BQ介导的线粒体功能失调可能在苯的血液毒性中起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历史上法国是社会发展及活动十分活跃的国家,曾产生了诸多引领世界风潮的思想和文化,并以此为基础滋养而形成了法国精神。这种精神底蕴深厚并得以传承,使法国在国际舞台上能
在目标的识别和匹配中,SIFT已经被证明是鲁棒性最好的局部不变特征描述符。虽然它能够对各种几何变化保持不变性,但却忽略了目标的颜色信息,限制了它的性能。提出一种改进的彩色的尺度不变特征变换(CSIFT)方法,结合目标的颜色特征与几何特征,针对室外场景的特点,简化了颜色不变量形式,实现了室外场景中目标的关键点检测和特征匹配。实验结果表明,CSIFT方法比经典的SIFT能更好地适用于室外场景中的关键点
纯滞后对象一直是自动控制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一大难题。常用的PID与Smith预估相结合的方法,在预估不准确的情况下,不能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而单一的自抗扰控制器在滞后时间较大的情况下,调节时间较长。针对大滞后对象提出了自抗扰控制器与Smith预估补偿器相结合的设计方案。通过仿真对比PID配合Smith预估补偿器及单一的自抗扰控制器的控制效果,表明自抗扰控制器与Smith预估补偿器的结合有效地改善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关于毛泽东与“大跃进”前后的经济冒进和调整的研究,在国内学术界还是一个空白。十一届三中全会可以作为一个标志,学术界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开始起步。不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