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蓣属植物繁殖系统多样性及适应性进化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薯蓣属(Dioscorea L.)是广布于全球热带和温带的单子叶缠绕藤本,雌雄异株,约分为9组,分别为根状茎组(Sect.Stenophora Uline)、丁字型毛组(Sect.Combilium Prain et Burkll)、顶生翅组(Sect.Shannicorea Prain et Burkll)、基生翅组(Sect.Opsophyton Uline)、复叶组(Sect.Botryosicyos(Hochstetter)Uline)、白薯莨组 (Sect.Lasiophyton Uline)、周生翅组(Sect.Enantiophyll Uline)、宽果薯蓣组(Sect.Stenocorea Prain & Burkill)。薯蓣属植物为多年生,具有繁殖功能的器官为地下茎、株芽(零余子)、种子和地上茎。我们在野外定点大量观察基础上发现,尽管薯蓣属植物具有繁殖功能的器官,但是对于不同类群,其繁殖系统具有特定的多样性:(1)种子+根茎或块茎的繁殖类型:根状茎组、顶生翅组。以种子有性繁殖为主。花朵完全开放,颜色鲜艳,访花者的种类多样性较高; 种子成熟可育;无零余子;在野生状况下,根茎每年萌生1茎。(2)零余子+块茎+种子繁殖类型:复叶组、白薯莨组、周生翅组:以零余子无性繁殖为主,少量种子繁殖。花朵近似闭合,颜色淡,无访花者;种子成熟或不成熟,基本不可育,萌发率仅为0-2%:零余子丰富,萌发率达到100%;在野生状况下,块茎每年萌生1茎,周生翅组植物还具有地上茎扦插繁殖的功能。(3)零余了+块茎繁殖类型:基生翅组。基本以零余子无性繁殖; 花朵半开放,在同一花序上花色兼有谈色或鲜艳色,少量访花者;种子成熟不可育;零余子丰富,萌发率达到100%;特别的现象是野生黄独(D.bulbifera L.)出现大面积单性居群,种子成熟不可育,小苗全部是零余子萌生苗。是什么原因使得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之间出现如此权衡关系?进化意义何在?成为一个十分有意义的问题。薯蓣属植物仅600种左右,地下茎、染色体、花结构、茎结构、种子结构等特性,从演化原始到高级进程的明显;亲缘关系密切的各组如此繁杂的性系统、繁殖系统和花习性,与组的演化水平的对应关系如何?我们正在进行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正> 我国教育界普遍关注,广大教师和职业教育工作者热切盼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已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于1996年9月1日施行。
<正> 长期以来,人们只是注重了对社会生产力的研究,忽视了对自然生产力的研究,这是认识上的一个缺陷。早在人类产生以前,自然再生产就已有了几十亿年的历史。没有人类之前就
期刊
子宫颈封闭加徒手扩张法治疗宫颈水肿齐璇225003武警部队江苏总队医院子宫颈水肿是阴道产时常见证象,作者采用普鲁卡因宫颈封闭加徒手扩张法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
<正>依赖差异化发展,途牛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但随着休闲旅游升温以及同程等更多业者加入大战,背后缺乏BAT财务支持的途牛只能依靠自身融资来打一场硬仗。途牛旅游网CTO汤
财务分析是以财务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投资、经营与分配等活动进行分析与评价的一种财务管理方
在农村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乡村文化正逐步衰变,主要表现为乡村公共空间的萎缩与乡村文化"去公共性"、农民价值认知失衡与乡村文化的诸多异变,乡村文化发展及其治理"
介绍了非接触式IC卡智能多媒体教学设备安全管理系统中的读写器软、硬件设计与服务器端的软件设计.该系统具有操作方便、安全可靠、便于管理等特点,适用范围广.在多媒体教学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主要的并发症之一,现代中医医家多以“消渴目病”相称,中医药在其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若精气亏虚,则可生目疾。五脏六
目的:探讨职业治疗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社区康复,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社区康复基
土地制度变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改革,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支撑。巨型社会和大国治理模式、单一体制和垂直控制机制、土地公有和双轨运行的所有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