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是以实施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政策为抓手,通过将农村居民迁移到城镇,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并将节约出来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城市发展的一项农地整理工程。安置区的设计是万顷良田建设工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设计的成果直接关系到安置工作的成效,进而影响到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的实施进度。文章分析了现有安置区的两种建设类型及其建造原因,指出在节地原则的指导下,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农民安置区被定位为多层公寓式住宅小区的必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安置区规划设计需要注意的两个方面:一是搬迁村民面对的居住形式的变化;二是村民的特定居住需求,包括对道路交通体系及公共设施配置的需求等。着重阐述了农村独院式居住形式与城市公寓型居住形式的不同之处除了空间环境之外,最重要的是住宅户型的差异。从独立住宅到多层公寓,户型的变化主要包括:院落的终结、辅房的内化以及特定空间"堂"的消失等。进一步提出在住区规划和住宅设计中应针对被安置村民所面临的居住形式变化,结合他们的居住习惯和需求做出适宜的设计。具体设计原则包括:空间环境的亲和性、道路交通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适宜性、以及住宅设计的延续性。希望通过在空间环境、道路、特别是住宅方面的设计找寻对原有居住形式在功能、尺度上的延续,最大限度的提高村民对新住区的适应性,从而顺利实现其生活方式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