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向性自我调节是指个体以增强个体功能或优化自我发展为目标,积极地将个人发展目标与环境中的要求和资源相结合相协调的一系列行动过程。意向性自我调节是青少年积极发展的心理基础,青少年期是意向性自我调节发展的关键期。本研究旨在通过访谈深入了解中国文化背景下青少年意向性自我调节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探索促进青少年意向性自我调节的可行性方案。本研究根据对大学二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对意向性自我调节能力较高的大学生进行访谈,共访谈21名大学生,其中女生12名,男生9名。访谈发现,青少年的意向性自我调节具有以下特点:(1)是未来取向的,(2)具有对个人命运的责任意识,(3)具有高的自我调节效能,(4)优化自我发展,(5)实现过程与结果的统一,(6)积极探索自我同一性,(7)具有高的延迟满足能力,(8)主动地运用自我调节学习策略,(9)积极地进行自我观察和判断,如寻找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寻找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寻找实际自我与可能自我的差距。青少年的意向性自我调节的影响因素具有以下几个方面:(1)父母自主支持教养方式促进青少年意向性自我调节能力的形成和发展,(2)教师对学生的自我教育促进青少年意向性自我调节能力的形成和发展,(3)促进个体修养升华的读物,深化个体对人生思考,促进青少年意向性自我调节能力的形成和发展,(4)具有积极导向的大众传媒促进青少年意向性自我调节能力的形成和发展,(5)个体的观察学习促进青少年意向性自我调节能力的形成和发展,(6)消极刺激的作用促进青少年意向性自我调节能力的形成和发展,(7)自身经验的正强化和负强化促进青少年意向性自我调节能力的形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