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微体生物群的环境意义

来源 :2006年粤港珠江口地区地质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dy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珠江三角洲是主要由西江、北江和东江在珠江口湾内堆积而成的复合三角洲,自晚更新世开始形成.微体生物是珠江河口三角洲晚第四纪沉积记录中的重要组分,是重建第四纪环境变化极为有效的指标.本文样品取自PD孔岩心,钻孔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E:113o28(35((,N:22o53(41((),孔深17m.代表约25,100年以来的沉积.PD孔中见有孔虫6属10种,根据其地层分布特征,由下而上可划分3个有孔虫组合:(1)Ammonia beccarii-Ammonia tepida组合(15.7-13.5m);(2)Ammonia beccarii-Elphidium advenum组合(13.5-11.2m);(3)Ammonia beccarii-Arenoparrella aisatica组合(6.0-2.5m).PD孔的介形类共7属9种,但丰度较低,以Sinocytheridea impressa和Neomonoceratina delicata为代表.根据微体生物分布特征,并结合有机碳、氮以及磁化率数据,PD孔晚第四纪沉积可划分为6个沉积环境阶段。
其他文献
本文从泰国布吉的观察可知海啸的威力惊人,因而必须提高警觉。香港及珠江三角洲虽远离太平洋及欧亚大陆板块交界,但那里板块发生海啸的风险仍很大,一小时内可由菲律宾波浪到达华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