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磁波技术的发展,其在国防、工业、通讯及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电磁辐射充盈整个生活空间。电磁辐射对生物体的影响也逐渐受到生物医学研究的重点关注。研究表明,电磁辐射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多种影响,而相关作用机制还远未阐明。神经发生,即新的神经细胞产生,电磁辐射对神经发生的影响及其生物学意义已成为新的研究方向且取得一定进展。神经发生是神经系统中从胚胎发育直至成年始终存在的一种生理现象,对于神经系统的发育完善、功能修复和疾病发生发展等均起着重要作用。有研究发现,极低频电磁场暴露可明显增加成年小鼠海马组织神经干细胞(NSCs)和新生神经元数量,促进神经发生,增强嗅觉记忆和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另有研究发现,一定条件微波暴露也可增加幼鼠脑组织新生神经细胞数量。此外,在细胞模型中,也有研究发现一定条件极低频、超短波或短波电磁场暴露可促进神经细胞增殖以及向神经元方向分化。上述研究表明,采用适当条件的电磁波刺激,可能会通过促进内源性神经发生、改善神经损伤,具有重要的医疗应用价值。然而,作为电磁辐射的敏感靶部位—中枢神经系统,也可能在一定条件的电磁辐射下出现损伤效应。有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一定条件的微波和短波辐射可导致幼鼠海马齿状回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减退;在细胞实验中也发现,经微波辐射后NSCs增殖形成神经球的数量和尺寸明显减小、分化形成神经元的比例也显著下降。上述结果表明,神经发生受抑制可能参与电磁辐射致神经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以上研究结果的差异与实验中所采用的电磁波的频率和强度等参数密切相关。鉴于此,探索电磁波的频率窗或功率密度窗对于揭示电磁辐射对神经发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电磁辐射影响神经发生的机制研究尚待探索。有研究发现,电磁辐射可通过活化Wnt/β-catenin通路促进NSCs增殖分化进而调控神经发生;另有研究发现,一定条件电磁辐射可通过细胞膜钙离子相关通道TRPC1和Cav1促进或抑制钙内流,调控NSCs增殖分化以及神经发生。综上所述,哺乳动物海马区神经发生的研究,为探索电磁辐射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同时也提出了新的问题,如不同频率或强度的电磁波如何影响神经发生、如何利用某些条件下的电磁波诱导海马神经发生进而产生神经功能修复作用,或如何预防和减轻电磁辐射对神经发生的抑制以降低认知功能损伤等。上述种种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