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中的可控自组装行为在胶体与界面化学领域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由于这些自组装体系显著的结构特性,这有助于它们在技术和工业领域的应用[1],特别是智能自组装结构,例如胶束(球形胶束或蠕虫状胶束),囊泡和凝胶。这些智能自组装结构可以通过变化外部环境[2-3]来控制其结构的变化。本文研究了双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N,N’-二(十四烷基)-2-羟基-N,N,N’,N’-四甲基二氯化二胺(14-3(OH)-14(2Cl)),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月桂醚(C12H25(OCH2CH2)10OH,Brij-30)和水的混合体系的相行为,并确定了其相图,并选择相图中的黏弹性蠕虫状胶束区域进行研究。我们主要研究了此区域内温度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Brij-30对胶束黏弹性的影响。在14-3(OH)-14(2Cl)/Brij-30/H2O混合体系,随着在Brij-30浓度和温度的增加,胶束呈现一维增长状态,在零剪切黏度(η0)随Brij-30浓度和温度的变化曲线中均有最高点出现。这个最高值现象也出现在不同质量比例(WBrij-30/W14-3(OH)-14(2Cl))的14-3(OH)-14(2Cl)和Brij-30混合溶液。在最高点之后,随着Brij-30浓度的增加导致胶束尺寸缩小引起胶束黏度降低,随着温度增加胶束的网络结构出现分支化。不同溶液以及其他因素对这些结构变化的影响通过流变学分析来证明。通过进行流变学分析研究不同溶液中结构的转变以及不同因素对胶束增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