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膜法评价铜抗菌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第九届中国抗菌产业发展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_bird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贴膜法评价铜抗菌性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对照样和贴膜材料,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评价菌种,评价铜的抗菌性能.结果新打磨的铜表面抗菌活性高于放置一周的铜表面.以石英片作为对照时,石英片回收的菌落数值符合小于0.3的要求;以玻璃片作为对照时,玻璃片回收的菌落数值不符合小于0.3的要求.当以玻璃片作为贴膜材料时,试验结果的重现性不好;当以铜片或石英片作为贴膜材料时,试验结果的重现性较好.结论:贴膜法评价铜的抗菌性能应选择相同的预处理方法,给予材料近似的性状并在试验条件中注明,选择石英片作为对照样品和贴膜材料.
其他文献
在微滤的应用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膜透过液流率随时间变化下降很快,其关键所在是浓差极化和膜污染。尽管已有研究者建立了微滤过程的机理模型,但都有其不完善之处。本文主要针对管状炭膜微滤悬浮液系统进行研究,通过建立模型对系统进行模拟研究,并与实验数据对比,建立能正确反映实际过程的机理模型。 通过分析实际微滤过程的通量曲线,本文将整个微滤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通量迅速下降阶段(膜孔堵塞阶段)、饼层形成
  介绍了霉菌的概念、分布及特性,分析了国内外橡胶防霉测试方法及其评价标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为了正确评价橡胶的防霉性能,并结合我国橡胶行业的实际情况和测试方法滞后
摘要 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地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它是新课标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已越来越广泛地被教师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但大多只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针对当前合作学习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并提出几个注意点,以求避免合作学习的形式化和低效率,从而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培养学
具有特定功能基团的手性醇是合成手性药物的重要中间体,从羰基化合物不对称还原合成手性醇,已成为手性合成的一个重要部分。在羰基的不对称催化还原反应研究中,生物催化以其温和的反应条件、对环境的压力较小和较高的光学选择性,在羰基不对称还原合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选择合适的生物催化剂对于生物催化至关重要。2006年Bali等报道了短链脱氢酶家族(short-chain dehydrogenase super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Walbaum)隶属于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鲑形目(Salmoniformes)、鲑科(Salmonidae)、鲑亚科(Salmonidae)、大马哈鱼属(Oncorhynchus),原产于北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