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啦啦操是一项散发独具青春魅力的新兴体育项目,随着国家提出"一球一操进校园"政策、"经典咏流传"与啦啦操相融合、啦啦操亮相央视跨年特别节目,以及啦啦操上春晚都一步步见证着啦啦操项目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并快速蓬勃发展。为了更好的促进啦啦操运动的不断发展,高校啦啦操运用"学、训、赛、研"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性人才,提高教学质量。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查阅啦啦操的教学模式发展,在安徽省巢湖学院进行"学、训、赛、研"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对该教学模式进行科学实践和验证。本文主要结论有:1."学、训、赛、研"教学模式在高校啦啦操教学中的应用模式1.1以学促教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可遵循,都是通过长期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摸索出更为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新课改的进行,啦啦操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以学促教也不再仅仅是最初的一种教学模式。而是最大限度的将课堂还给学生,将课上课下有效的结合起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科学性。1.2以训促赛近年来,我国啦啦操比赛发展的也十分迅速,从比赛的规模、参赛队伍、参赛人数、比赛项目、竞赛规则都在不断的成熟并趋向国际化。高校啦操在保障基础的教学之余,业余训练的持续进行也在进一步促进高校啦啦操比赛的发展。1.3以赛促创随着啦啦操项目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普及面也越来越广泛,高校之间通过比赛,可以更直接的了解到啦啦操最新的动态,竞赛规程、获取微信群,毋庸置疑加强了各高校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开拓眼界,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创编能力,促进啦啦操的发展。1.4以研促能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校重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有利于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更好的实现个人价值。2.影响啦啦操"学、训、赛、研"教学模式开展的原因及解决对策2.1影响原因2.1.1师资力量方面大多数高校开展啦啦操课程时间并不长,甚至有很多高校并没有开展啦啦操课程。高校对啦啦操重视不足,了解不够,片面的认为啦啦操属于健美操、体操类项目。导致担任啦啦操课程的教师大多数曾经都是专职的健美操或体操教师,教师专业水平不够,教学方法不当,加之还有部分教师连啦啦操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培训都没不愿意参加,教学质量和学生水平得不到提升,严重阻碍了啦啦操项目的发展。2.1.2场地设备方面基本上都是利用健美操的场地以及一些综合场馆进行授课和课余训练。基本设备都是具备的,由于啦啦操中有很多难度动作以及配合动作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在上课和课余训练中防护设备以及辅助器械就尤为重要,但是大部分高校对于这类的设备都是不齐全的,严重阻碍啦啦操项目技术水平的提高。2.1.3参赛方面很多高校啦啦操只是完成基础教学工作,一部分教师对于任何级别的参赛都不积极,甚至从来不参加比赛,久而久之,与啦啦操项目脱节,学生产生懒惰心理。而一些参赛次数少的队伍,比赛经验不足,心理素质差,失误过多,不能正常发挥,导致自信心受创,不利于学生自身发展。2.1.4学术方面学校层面并没有真正做到科学与教学并重,大多数学校对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不足,培养计划不够完善,没有专业全面的学业导师制。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不高,学术氛围不够,没有科研团队意识。2.2解决对策加强啦啦操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师资;加强学校重视,加大经费投入,创造训练条件;加强举办啦啦操相关活动,积累比赛经验;增强学生知识储备,营造学术氛围。3.结论高校开展啦啦操课程不仅仅只是一味的常规学习,注重"学、训、赛、研",培养双创性人才,全面提升学生自学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比赛能力以及科研能力,在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创新性人才,有利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社会输送更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