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治疗策略及效果,总结诊治经验。方法:本组纳入2012年9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5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病人纳入标准:(1)有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史,经脑血管造影术(DSA或CTA)证实为颅内多发动脉瘤;(2)未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经CTA或MRA检查检测出颅内动脉瘤;(3)接受治疗,并获得随访,有明确的疾病转归结果。排除标准:(1)诊断后未实施治疗者;(2)治疗后失访,疾病转归不明确者。本组25例患者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57.8±9.4)岁。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21例,未破裂动脉瘤4例。Hunt-Hess分级:Ⅰ级5例,Ⅱ级11例,Ⅲ级6例,Ⅳ级2例,Ⅴ级1例。25例患者共有56枚动脉瘤,其中20例有2枚动脉瘤,4例有3枚动脉瘤,1例四枚动脉瘤。治疗方法:单纯血管内介入治疗10例:共24枚动脉瘤,采取单纯弹簧圈填塞动脉瘤10枚,支架辅助弹簧圈填塞动脉瘤14枚。单纯开颅手术夹闭11例:共23枚动脉瘤,一期手术夹闭18枚,分期手术夹闭5枚。开颅手术+血管内介入联合治疗4例:共9枚动脉瘤,开颅夹闭5枚,血管内栓塞4枚。结果:25例患者GOS评分结果:5分12例(48%),4分8例(32%),3分3例(12%),2分2例(8%)。获得远期(6月及以上)随访25例患者,复查CTA8例,未见动脉瘤复发,复查DSA17例,1例复发并再治疗(栓塞)。结论:颅内多发动脉瘤同时破裂出血的可能性很小,在处理时应优先处理破裂的或易破裂的动脉瘤。颅内多发动脉瘤的破裂风险高于单发动脉瘤。开颅手术夹闭、血管内介入栓塞或者二者结合是处理颅内多发动脉瘤的常用方法。准确判断出血动脉瘤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