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C57BL/6.NOD-Aec1Aec2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眼表组织的病理学变化,明确其是否能够自发地产生干眼。方法:实验分为模型组(45只C57BL/6.NOD-Aec1Aec2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和对照组(45只C57BL/6J小鼠)。在两组小鼠第4、8、12、16、20周龄时依次进行空腹血糖检测、SchirmerI Test、角膜和结膜丽丝胺绿染色及评分;五个时间点每组各随机取5只小鼠处死、取材,进行中央角膜上皮厚度测量、结膜杯状细胞计数,泪腺淋巴细胞浸润评估及角膜上皮细胞微绒毛观察。结果:第4周龄时,两种小鼠均未见明显干眼体征。随着周龄增加,C57BL/6.NOD-Aec1Aec2小鼠泪液分泌逐渐减少(五个时间点的酚红棉线长度依次为1.8±1.1、2.7±0.9、2.5±0.8、1.8±0.6、1.9±0.1(mm);F=1 1.527,P=0.000),角结膜丽丝胺绿染色评分值明显加重(F=60.571,P=0.000);角膜上皮厚度值逐渐降低(五个时间点的中央角膜上皮厚度值依次为:17.70±2.36、20.18±3.75、17.01±5.25、14.19±5.72、12.00±3.25(um);F=16.837,P=0.000),结膜杯状细胞数逐渐减少(依次为:9.4±1.7、8.2±2.4、6.2±2.1、6.1±2.2、4.1±2.0;F=11.049,P=0.000),泪腺淋巴细胞浸润及腺体破坏加重;扫描电镜观察显示角膜上皮细胞脱落增多,微绒毛减少,细胞紧密连接减少或中断。而两种小鼠各个时间点的空腹血糖值均未见明显差异,且均小于6.0 mmol/L。而C57BL/6J小鼠的泪液分泌值、中央角膜上皮厚度值、结膜杯状细胞数目及角膜上皮细胞表面的微绒毛密度等干眼指标均未随着周龄增加有减少。结论:C57BL/6.NOD-Aec1Aec2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可自发地产生干眼,且随着周龄增加,其干眼体征加重。该小鼠可以较好地模拟人的干眼进程,是研究干眼发病机制和筛选治疗药物的理想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