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超早期应用氨甲环酸对特急性创伤性硬膜外血肿进展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特急性创伤性硬膜外血肿,分为治疗组42例,超早期(伤后3小时内)行抗纤溶治疗;对照组38例,受伤3小时后行抗纤溶治疗。分别于受伤3小时后、24小时内动态复查头颅CT观察硬膜外血肿变化。结果治疗组血肿扩大发生率(23.87%)显著低于对照组(44.73%)(P20.05)
【出 处】
:
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暨浙闽江赣四省神经外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超早期应用氨甲环酸对特急性创伤性硬膜外血肿进展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特急性创伤性硬膜外血肿,分为治疗组42例,超早期(伤后3小时内)行抗纤溶治疗;对照组38例,受伤3小时后行抗纤溶治疗。分别于受伤3小时后、24小时内动态复查头颅CT观察硬膜外血肿变化。结果治疗组血肿扩大发生率(23.87%)显著低于对照组(44.73%)(P20.05)。结论超早期应用抗纤溶止血药(氨甲环酸)能有效降低特急性创伤性硬膜外血肿进展的发生。
其他文献
当历史的车轮缓缓驶入二十一世纪,人类随之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教育,尤其对美术教育的关注和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因为她承载着提高国民艺术素养,提高民族综合素质的伟大使命。近年来我国美术教育实践与理论不断创新,教研成果丰硕;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如我国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如何向美术教师教育转型,美术教育教学中如何对待当代艺术与民间艺术并存、兼融
本文首先介绍清末以前我国主要服装的结构,分衣裳连属制和上衣下裳制加以论述,得出清末以前我国主要服装的结构为二维平面结构。然后介绍了清末民初时期主要服装及其结构,总结出清末民初时期的三大类服装结构,即延续古代二维平面结构和二维平面结构中渗透三维结构以及完全的三维结构,并剖析了这一时期服装结构的发展演变的特点及其成因。此外,还对两件典型服装:清末女子旗袍和民初女子旗袍进行结构分析、按特定人体尺寸制图并
油画在中国的发展问题归根结底是油画的形式语言与中国民族文化内在精神的契合问题。民族精神是一种感性形态,它是中国油画发展的基本立足点而不是全部特征,但它决定着中国油画的发展方向和是否为中国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由于西方油画与中国绘画原属两个完全不同背景的文化艺术,所以自油画传入中国以来,始终面临着西方艺术传统和中国本土文化的碰撞,特别是在“五四”以来的文化格局中,它成了中国
中国的书画艺术源远流长,它们有着共同的工具和审美需要,两者犹如水乳相互交融,亲密结合。也正因为如此,中国书画艺术有别于其它西方艺术,形成中国书画艺术的独特面貌。赵孟頫在画上作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本文从书画同源、书画同法、书画合璧三个角度,通过追寻书法与绘画发展的轨迹,来探讨书法与绘画的姻缘和渊源,从使用材料的一致性,到笔墨技法的一致性,再到传神立
本文通过对油画历史、中国和西方的个体精神的探讨,分析油画材料技法对个人风格形成的影响和个体精神在对油画材料技法的运用中所形成的指导和选择的作用。 选取了一些绘画大师的技法和事迹,结合历史沿革、时代背景、文化环境等进行研究,期望通过这些研究和分析给个人的艺术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并得出结论:一个优秀的画家必定是要在掌握和熟悉油画材料技法的前提下结合个体的精神风貌和艺术观点,走自己的绘画之路。
“中国绘画的当代转型”是以时代为指向、文化为动力、绘画语言为载体基础的文化现象。“中国绘画的当代转型”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思潮,她是伴随着文化、经济、思想、科技的发展而变迁的。随着时代的变化,时代也必然会赋予绘画以新的时代意义。人们将如何把握这些时代的命题?这是本论文把握的主线。〔即:“中国绘画的当代转型”是中国文化在当代语境下的现代表现。〕“中国绘画的当代转型”并非虚无的口号,而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而
bHLH/HLH转录因子是一类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转录因子。近年来,虽然有很多关于bHLH/HLH转录因子的研究报道,但有关该类转录因子调控植物细胞伸长的分子机制仍然没有解析清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我们在拟南芥中分离鉴定了两个bHLH家族的转录因子AtLP1和AtLP2,研究表明这两基因参与拟南芥细胞伸长和极性生长。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AtLP1和AtLP2位于同一进化分支,属于bHLH/HLH
睡眠与觉醒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种主动节律性活动,被形象化地称为人体的生物钟。睡眠是个体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而睡眠障碍却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睡眠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睡眠质量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健康问题。目前,大学生普遍面临着学业繁重、就业竞争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压力,许多人不能很好地安排作息时间,以至于造成严重的睡眠不良问题。有调查报告指出,大学生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