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不同临床干预措施对新生儿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郑州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286例,分成对照组、干预Ⅰ组、干预Ⅱ组和干预Ⅲ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Ⅰ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哺乳频率;干预Ⅱ组在干预Ⅰ组的基础上进行抚触;干预Ⅲ组在干预Ⅰ组的基础上进行目光灯照射。对四组患儿进行哺乳次数、排便次数、胎便情况、血清胆红素情况等指标监测。结果:干预Ⅰ、Ⅱ、Ⅲ组患儿每天哺乳频率、排便次数均高于对照组,干预Ⅱ组患儿排便次数高于干预Ⅰ、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第1次胎便变黄时间、胆红素下降至正常所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两进行比较,均为干预Ⅱ组<干预Ⅲ组<干预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在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5.173,P=0.517);每天胆红素下降值在四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7.651,P=0.014),两两进行比较,干预Ⅱ组>干预Ⅲ组>干预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干预措施对新生儿早发型母乳性黄疸行之有效,适当增加哺乳频率基础上对新生儿进行抚触护理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