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蛛网膜囊肿是脑脊液在蛛网膜内的存积,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不同类型囊肿,鞍上、脑室内、透明隔、四叠体、脑室穿通畸形、蛛网膜囊肿,大部分为先天性,良性,也可发生于创伤或感染,是神经内窥镜手术治疗的适应证,目的是重建脑脊液的流动,达到局部减压与颅腔压力的动态平衡。有的与蛛网膜下腔相通,但进多出少,可能缓慢长大而出现症状而需要手术。颅内囊肿一般无症状,但也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头痛、颅内高压、局部功能障碍、认知障碍。治疗方式:囊肿分流、开颅切除和内镜下开窗。儿童膨胀性囊肿内镜下治疗有效、安全。中颅窝蛛网膜囊肿较常见。临床资料16例,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2~12岁,平均7.2岁,临床表现:严重头痛、癫痫发作,轻偏瘫、眩晕、认知或学习能力下降、颅内高压。共行19次手术,主要用硬质内镜,也有些病例用纤维内镜。神经内镜下开窗、切除或放置分流管。术前MRI确定内开窗口位置,全麻,硬质内镜,囊肿-脑池分流,有3例用囊肿脑池管。结果 13例患儿效果良好,症状消失,囊肿缩小,巨颅和脑积水控制,神经功能症状改善,8例囊肿周围受压脑组织发育明显改善,2例内镜术后行显微手术,1例内镜术后6个月囊肿复发又行VP分流术。本组无死亡,分流术与显微手术比较,神经内镜手术囊肿缩小时间较长。结论颅内囊肿内镜手术创伤小,内开窗分流可靠,效果良好,可作为治疗首选;术前影像检查确定内开窗口位置;内开窗口要充分,防止粘连复发;内镜设备和操作器械改进,扩展手术的适应证和操作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