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区玉米圆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比较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chang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圆斑病(Bipolaris zeicola)是一种世界上普遍发生的玉米叶部病害。该病害早在1938年就有发生,随后美国、中国、尼日利亚、德国和日本等许多国家都有发生报道,在我国,于1958在云南发现,20世纪60年代在吉林省成为玉米生产的重要病害,后期由于使用抗病品种,此病害仅在我国零星发生,然而近年来该病害有上升趋势。为了明确玉米圆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分离了采集自云南(YN)、公主岭(GZL)、德惠(DH)、克山(KS)4个地区的玉米圆斑病病菌,进行了病原形态和病菌ITS序列比较。随后对其进行不同生长条件的比较试验,主要包括不同培养基、不同温度、不同碳氮源、不同pH对菌落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①供试菌株YN、GZL、DH、KS在PDA、PSA、OMA、MLEA、Czapek、WA、Rhicard培养基上均可生长,在相同培养基生长速度略有不同,但均在OM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②供试菌株接种到PDA培养基后,放置在5℃、10℃、15℃、20℃、25℃、30℃、35℃、40℃培养,结果均以温度为30℃的PDA培养基生长最快。③供试菌株在以含蔗糖、葡萄糖、麦芽糖和乳糖为碳源的Rhicard培养基中,均以在含麦芽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最快;在以含硝酸钠、蛋白胨、苯丙氨酸、甘氨酸、蛋氨酸、牛肉粉、硫酸铵、硝酸铵和氯化铵为氮源的Rhicard培养基中,均以在含牛肉粉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以含氯化铵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慢。④供试菌株在pH值为5、6、7、8、9、10、11、12的PDA培养基中,菌株YN、DH在pH值为6的培养基中生长最快,而菌株GZL、KS在pH值为5的培养基中生长最快。因此,我们得出以下结论:不同地区玉米圆斑病菌生物学特性基本相同,菌落生长最适培养基为OMA,最适温度为30℃,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牛肉粉,最适pH值为5~6。
其他文献
在进行小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对教学情境创设、算理推演和训练反馈等展开科学设计,以提升课堂教学效度。学生学习呈现个性化,教师要有分
进入信息化战争时代,我军的文化工作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与以往的任何战争不同,信息化战争在战争指导思想、战争目的、作战方式、作战速度等方面都有了质的 In the era of in
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犯罪逐步向数据化、产业化发展,犯罪方式方法日新月异。传统的各部门单打独斗的工作模式已无法满足现实公安侦查工作需要,将侦查合成作战贯彻执行于侦
从《冰与火之歌》到《权力的游戏》,无疑构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作者用才华和灵感启动了优质文本,影视产业随后全面介入,互联网时代通过多渠道的传播与推广(如漫画、电子游戏、同人
报纸
通过光圈控制景深营造故事性,物距影响景深表达主题性,以及调焦距控制景深体现创新性,摄影师将个人的情感意象转化为镜头下具有丰富意味的影像。
本文介绍了软件在详细设计阶段使用IPO图进行功能模块说明,从而帮助程序人员更加方便地编写代码。
期刊
目的 :探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及其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94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分组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