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羽毛球运动在打球的过程中,眼睛会快速的随球移动。当羽毛球高速飞行时,人眼的睫状肌收缩,眼球内的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晶状体依靠自身弹性曲度变大,折光度增大,看清来球的方向;当回球远去时,则刚好相反,睫状肌放松,连接晶状体的悬韧带紧张,晶状体变得扁平,保证看清远处的羽毛球。因此,从生理学上讲,在连续不断的击球回球中,人眼的关键部分如睫状肌、晶状体和悬韧带都能得到锻炼,可以有效地缓解睫状肌的疲劳痉挛和全方位训练睫状肌,同时加强眼睛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从而消除眼睛疲劳和改善视力状况。近年来,体育运动与近视的关联已成为体医融合的健康促进研究热点,但主要集中在青少年群体,成人群体这方面涉及的相关研究较少。过去认为成人的眼球已发育完善,视力应比较稳定(除遗传因素外),近视不容易加重,但随着现代电子产品的普及、近距离作业和阅读资料的大量增加,成年人眼睫状肌长期处在近距离用眼的疲劳状态下,仍有可能诱发或加重近视。因此,成年人多参加羽毛球等体育运动是否对预防近视发生或延缓近视发展有一定的作用值得我们关注。本研究通过羽毛球运动干预,连续监测羽毛球运动人群中近视患者的视力情况,以探讨羽毛球运动是否对成人轻/中度近视具有干预效果。研究方法:随机抽取成都市成年人群作为问卷调查对象,了解其视力状况、高度近视家族病史、日常用眼习惯、参加体育运动情况等。将问卷调查对象按纳入标准((1)性别不限;(2)年龄在18岁—34岁;(3)临床已确诊为近视,且双眼近视度数≤600)和排除标准((1)经手术或其他措施治疗后的近视患者;(2)有高度近视家族病史;(3)存在过多的不合理用眼习惯;(4)曾患过可能导致近视的眼部疾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收纳30人作为本实验干预对象;对照组收纳30人作为本实验的空白对照。实验组每周进行至少2次的羽毛球训练,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分别在实验前、实验开始3个月后、实验开始6个月后对研究对象进行近视验光复光检测。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实验前的均衡性检验,使用卡方检验将实验组和对照组视力变化差异进行率的比较,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实验前的均衡性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段构成(=0.341,P=0.559)、性别构成(=0.098,P=0.754)、近视程度构成(=0.077,P=0.781)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实验组和对照组视力变化比较结果显示:通过3个月的羽毛球运动干预之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视力改善、视力不变、视力下降构成比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724,P<0.05),且实验组(53.3%)的视力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4%),实验组(3.4%)的视力下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3.3%);通过6个月的羽毛球运动干预之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视力改善、视力不变、视力下降构成比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392,P<0.05),且实验组(56.6%)的视力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4%),实验组(3.4%)的视力下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0.0%)。研究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羽毛球运动对成人轻/中度近视有一定的积极干预效果,固定频率的羽毛球运动训练较不参与任何体育锻炼的视力改善率明显提高。可能是由于类似羽毛球等忽远忽近的运动能使人眼睫状肌松驰有度,有助于锻炼眼肌和晶状体的调节能力,消除眼睛的疲劳,而且还能使眼得到充分的营养和氧气供应,由此保证眼睛良好的机能状态。不过,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固定频率的羽毛球训练对部分近视患者的视力并没有产生特别显著的积极干预效果,甚至实验组出现了1例视力下降,其原因可能是需要更长的运动干预周期,也有可能是部分研究对象在训练过程中没有积极主动的去参与,或者在实验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合理的用眼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其具体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