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伤行为是指在没有自杀意图的情况下,个体有意、反复地以不同方式(如用利器刮伤/刺伤等)伤害自己身体组织的行为,是预测自杀行为的有效指标之一。大学生是自伤行为的高发人群之一。以往的研究表明,冲动性对自伤行为有重要影响,但较少有研究深入探讨冲动性对自伤行为的具体作用机制及作用条件。本研究以自伤行为的情绪管理理论和整合模型为依据,考察冲动性与大学生自伤行为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负性情绪在冲动性与自伤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生活事件对上述中介路径中的调节作用。采用巴瑞特冲动性量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对227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性别后,冲动性对大学生自伤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中介效应检验表明,负性情绪在冲动性和大学生自伤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进一步表明,生活事件不仅调节了"冲动性→负性情绪→自伤行为"的前半段和后半段,而且还调节了"冲动性→自伤行为"的直接路径,即相当于生活事件扮演了"催化剂"的角色,当生活事件处于较高水平时,便"加速"了冲动性与自伤行为之间的通路,一方面激活冲动性,直接作用于自伤行为的产生;另一方面通过负性情绪的影响作用于自伤行为。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冲动性部分通过负性情绪的作用进而对自伤行为产生影响,同时较高水平的生活事件也会"加速"自伤行为的发生。这些结果对于综合理解个体气质因素、心理因素与环境中的风险因素对自伤行为的作用与机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