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鲫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一种特殊鱼类。近十年来,鲫的养殖规模和养殖潜力越来越大,其年总产量到2005年已突破200万吨,是产量稳步持续增长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在淡水养殖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预测,鲫在今后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内,在淡水养殖中的比例将会更大。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隶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鲫属(Carassius),鲤、鲫以及观赏鱼锦鲤和金鱼都是银鲫的近亲。与大多数鲤科鱼类仅具有50或48个染色体以及与普通鲤鱼和鲫鱼具有100个染色体相比,银鲫多倍化的遗传背景非常清楚。由于已发现银鲫存在156条染色体和162条染色体的种群,因而与二倍化了的四倍体鲤、鲫鱼相比,为更高倍性的六倍体,以染色体数为100的鲤、鲫鱼作为二倍体为参照对象,又称为三倍体。最近,我们以5S rDNA基因片段和从银鲫中期相中显微分离的单个染色体PCR扩增产物为标记,揭示出银鲫相对于鲫的三倍体起源证据;在银鲫中,我们还发现了染色体数为212的四倍体,并通过基因组原位杂交和45S rDNA的荧光原位标记证实四倍体基因组来自于银鲫和鲤鱼的染色体组。本报告我将整合银鲫近30年来特别是近5年来的研究成果,试图就这一常见的多倍体鱼讲三个颇有趣味的故事。故事之一是一个老的已为大家熟知的故事,即是发现异源精子可诱导银鲫雌核发育生殖,培育出异育银鲫;故事之二是发现银鲫具有雌核发育和有性生殖双重生殖方式,它包含有一些还未发表的较为有趣味的新内容;故事之三是利用双重生殖方式和克隆多样性,培育出一个具有生产价值的异育银鲫新品种。银鲫还有三个没有讲完正在求索探究的故事,其一是银鲫资源分布的生态遗传学意义及其价值;其二是银鲫同源和异源精子受精启动卵裂的机制;其三是银鲫优质品种设计和选育的分子基础及其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