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不同非创检测仪器对皮肤屏障损伤及修复过程进行检测,研究不同机制的损伤对皮肤生理参数造成的影响,研究非创检测仪器间的相关性和特点,并对恢复屏障功能的方案进行探索,为皮肤损伤的修复提供新途径和新方法。方法:采用1%十二烷基磺酸钠进行24小时斑贴敷贴,胶带进行25次黏贴2种方式对皮肤进行损伤,通过临床评估、非创仪器Tewameter~TM210、Corneometer~CM825、Chromameter~CR400、SKIN-VISIOSCAN~VC 98、Moor FLPI激光散斑全帧血流灌注成像系统和reflectance confocal microscopy检测皮肤经表皮失水率、含水量、颜色、皮肤表面状况、局部血流情况和角质层厚度。结果:进行损伤后,临床评分、皮肤经表皮失水率、a*、皮肤表层血流量较基础值显著升高,L*显著降低;十二烷基磺酸钠处角质层含水量第1天显著降低,第2天显著升高再逐渐降低,胶带黏贴处角质层含水量前2天显著升高,至第3天显著降低;十二烷基磺酸钠处皮肤表面粗糙度显著降低,胶带黏贴处无明显变化;胶带黏贴处皮肤角质层厚度几乎为0,十二烷基磺酸钠处角质层厚度无明显变化。临床评估和皮肤表层血流量在第7天与损伤前无显著差异,其余参数与损伤前依然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机械性和化学性损伤均能使皮肤产生红斑、破坏皮肤屏障、降低角质层含水量、加快表层皮肤血流量,胶带黏贴主要影响角质层厚度,十二烷基磺酸钠对表层皮肤血流量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更显著。针对不同的损伤机制采取不同的修复方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