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精神科急诊就诊患者进行调查分析,针对具有两害行为(攻击及自杀)患者的发病因素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从2015.2.1-2015.4.30于北京安定医院急诊就诊的患者共3412例中,选取非单纯取药的患者共1325例,使用攻击风险评估表分为攻击组(评分≥Ⅲ级)及非攻击组(评分≤Ⅱ级);使用自杀危险因素评估表分为自杀组(评分≥21分)及非自杀组(评分≤20分)。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人口学及疾病学资料的调查,使用SPSS2 1.0对结果进行分析,分组变量采用卡方检验,连续变量采用t检验。结果 1325例患者年龄最大97岁,最小5岁,平均年龄39.68±15.407岁;女性患者占56%;不良婚姻状况占到10%;无业占31.15%;为非原生双亲家庭占到31.75%;就诊时间为午后到凌晨的患者占64.76%;发病有诱因占30.25%;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占49.63%;首次发病占35.77%;首次住院占52.24%;伴躯体疾病占26.82%;需肌肉给药占22.62%;急诊后需留院进一步治疗占41.27%。攻击组:非攻击组,男性:48.8%:41.8%.p=0.017;离婚:10.3%:5.2%,p=0.004;无业:37.6%:28.1%,专业人员(教师或科研人员):12.1%:21.5%,p<0.00 1;在职在读:34.0%:46.0%,休假休学:14.9%:10.9%,p<0.001;发病有诱因:24.2%:33.6%,p=0.001;幻觉妄想:46.2%:28%,躁狂:37.8%:10.4%,焦虑抑郁:9.3%:50.4%,p<0.001;肌肉给药:26.2%:5.4%,p<0.001;住院:42.3%:17.2%,留观:14.5%:8.4%,p<0.00 1;受教育年限:p<0.001。自杀组:非自杀组,女性:6 5.7%:54.8%,p=0.013;与父母经常争吵:23.3%:14.4%,p=0.008;就诊时间(8-11A):21.2%:10.6%,(11 A-1 P):1 3.7%:8.1%.(6-11 P):24.0%:33.1%,(11 P-8A):6.8%:15.7%,p<0.001;发病有诱因:44.5%:28.8%.p=0.001;首次发病:37.0%:35.5%,p=0.035;焦虑抑郁:78.8%:31.9%;有躯体疾病:29.7%:26.4%,p=0.029。结论精神科急诊患者以青年女性为多;无职业、不良的原生家庭及不良的婚姻状况占较大比例;起病多有诱因,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大部分为首次发作;急诊就诊时间多为午后到凌晨;伴躯体疾病的比例较高;就诊后多需肌注给药,大部分患者急诊后需留院进一步治疗。男性、离异及无业的患者易发生攻击行为,受过足够的教育、目前在职或上学的患者发生攻击风险低于对照组,临床诊断幻觉妄想及躁狂的患者易发生攻击行为,该类患者更易应用肌肉给药,且有更高的几率留在医院进一步治疗。女性、与父母关系不和、有诱因的情况下、白天时易出现自杀行为,临床诊断焦虑抑郁的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几率远高于其他诊断患者,患者多为首次发病且伴有躯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