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微核实验方法的建立及遗传毒性的测试应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s687384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采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建立体外微核实验方法,并应用于化学物质遗传毒性检测的研究。方法选用12种已知遗传毒性的化学物质对中国仓鼠肺细胞进行染毒,在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中观察计算双核、多核细胞的复制指数(RI)和细胞毒性,确定体外微核实验的实验条件;同步进行小鼠骨髓微核实验方法、体外CHL细胞染色体实验,采用SPSS(ver16.0)统计软件对体外微核试验与小鼠骨髓微核实验、体外CHL细胞染色体实验的遗传毒性结果评价分级结果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体外微核试验的可靠性以及预测能力。结果 1.体外微核试验的建立分别对受试物进行1,2,3,5和12 h染毒时间的处理,确定3 h作为正式试验的受试物处理时间;通过对5种染毒剂量浓度的化学物质进行染毒,结果显示体外微核试验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F=412.407,P<0.001)。2.体外微核试验结果及其分析体外微核试验预测遗传毒性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3.9%;和骨髓微核试验结果比较具有较高的等级相关性(Spearman R=0.943,P=0.000;Gamma=1.000,P=0.000)及分级一致性(Kappa=0.799,P=0.000);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试验结果比较具有较高的等级相关性(SpearmanR=0.699,P=0.000;Gamma=0.893,P=0.000)及分级一致性(Kappa=0.553,P=0.001);12种化学物三次体外微核试验检测显示差别无统计学意义(F=0.439,P=0.646),说明体外微核试验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结论通过对受试物处理时间、剂量反应关系等试验条件进行探索,在我国率先应用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建立了体外微核试验方法。体外微核试验与骨髓微核试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试验结果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体外微核试验对受试物的眼刺激性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试验方法较为稳定,结果可重复性和可靠性良好,是一种比较有潜力的遗传毒性试验方法。
其他文献
本论文首先对工业用三相功率表的基本测量原理作了阐述,其次介绍了测量芯片ADE7754和控制芯片LPC2106,并使用这两块芯片设计了一个数字式三相电源功率表,最后通过对测量精度
磁外科(磁外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技术型学科,以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得到了全世界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磁外科技术按照其应用方式和原理的不同分为以下5大类:磁压榨技术、磁导航技术
眼电信号是人机交互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的信息源,该文提出了一种眼电信号特征提取与分类算法。首先研究小波包变换,提出以小波包分解系数作为眼电信号特征,通过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识别。在实验室环境下,采用该方法对6名眼部功能正常测试者的样本数据进行分类,平均识别率达到96.83%,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