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InS2及Cu(InGa)S2薄膜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ibo2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uIn(Ga)S2薄膜太阳能电池由于开路电压高、制造成本低、性能稳定等优点,因此被认为是广泛应用前途的第三代太阳能电池之一。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采用中频交流溅射方法,分别用旋转交替法和单独溅射CuIn和CuGa合金靶的工艺制备了CuIn(CI)或CuInGa(CIG)多层和双层预制膜,采用固态硫化法对制备的预制膜进行硫化获得CuInS2或Cu(InGa)S2薄膜,系统研究预制膜Cu、In原子比(Cu/In)、硫化温度、硫化时间、硫量、预制膜Ga含量等工艺参数对于薄膜性能影响;获得CuInS2及Cu(InGa)S2薄膜最优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Cu-In合金预制膜在硫化时,通过控制CuIn及Cu靶功率密度可精确控制预制膜Cu、In原子比;提高预制膜Cu/In可提高薄膜结晶质量,预制膜贫Cu时薄膜主要为CuAu有序相,预制膜富Cu时薄膜黄铜矿相含量升高;富Cu条件下随着硫化温度升高薄膜结晶性明显提高,当硫化温度为600℃时薄膜中主要为黄铜矿相结构;预制膜采用Cu/(Cu-In)结构时薄膜晶粒明显增大,薄膜结晶质量明显提高;预制膜中Ga加入可明显提高CuInS2薄膜禁带宽度,并且由于Ga原子对于Cu、S原子扩散起阻碍作用,因此提高CuInS2薄膜形成温度;当预制膜Ga含量低于0.10时,薄膜结晶质量明显改善;预制膜Ga含量高于或等于0.19时薄膜中出现粗大“丘状”颗粒,薄膜结晶质量降低;预制膜采用(Cu-Ga)/(Cu-In)双层预制膜制备得到的CIGS主要为CuIn5S8结构,并且薄膜与基底结合较差薄膜极易剥落。获得了固态硫化法制备CIS的优化工艺:预制膜Cu/In=1.13,硫化温度600℃;硫化时间25min;CIGS的优化工艺:预制膜Ga/(In+Ga)=0.10,硫化温度650℃,硫化时间10min;硫量5g。
其他文献
医用床单、手术服、医用窗帘等医用纺织品,主要以棉和涤纶纤维为原料,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被污垢污染,而且纺织纤维属多孔材料,容易吸附菌类,人体排出的汗液、脱落的皮脂等都为
为了将纳米TiO2材料更好地应用于纺织品加工,本文首先在室温合成了两种不同的纳米TiO2水溶胶(简称TiO2-S-1和TiO2-S-2),同时分别将两种商品化纳米TiO2粉体(5 nm和30nm)制成水分散
根据CaO-SiO2、CaO-B2O3和SiO2-B2O3二元相图确定了熔渣的结构单元,利用熔渣的分子离子共存理论建立了CaO-SiO2-B2O3三元熔渣活度模型。通过对模型求解,可以计算出熔渣中CaO
泰语借词k e ng453意指“帮、伙”,各泰语词典均标注为借词,来自英语gang。但从音义分析,k e ng453亦存在来源于汉语闽南方言“间”可能性。早在西方人和暹罗人接触之前,中泰
利用化学合成法分别制得α-PbO2和β-PbO2样品,采用XRD、SEM表征与观察两种不同晶型的PbO2样品.由两种晶型PbO2粉末做成铅酸电池的活性正极,采用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