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三十年来的跨文化心理学在研究东西方文化时,大多以非此即彼的二歧视野在国家层面比较文化差异,如中国属于集体主义文化,西方国家属于个体主义文化等。少有研究从个体层面整合中国人和西方人应对文化差异时的共通性和不同点。因此本研究的问题是: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本土人士与国外人士在跨文化情境下有哪些相同或不同的应对策略?被试158名分为四组:在中国的中国人,在中国的西方人,在荷兰的荷兰人和在荷兰的中国人。调查以开放性问卷的方式给被试呈现一系列跨文化关键事件的视频,随后运用质化内容分析的方法,形成了30种应对策略的编码表,并由此构建应对文化差异的三维理论模型。结果发现所有四组被试普遍最常用的4种应对策略为"顺应"(如入乡随俗,遵守当地社会规范)、"信息搜寻"、"直接应对"(第一时间采取直接行动解决问题)和"寻求社会支助"。但组与组之间在采取应对策略时也有不同的特殊倾向:如国内组中的中国人表现出更多的"顺应"、"自我提升"(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更好地为将来做准备)和"尊重"(即使观点不同,也给予对方同样的尊重),而荷兰本土人士则更常采取"直接应对"、"寻求情绪支撑"和"放轻松"(如自娱自乐);与国内组相比,身在国外的组(在中国的西方人和在荷兰的中国人)更常采纳"重释情境"(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更少表示"对峙"(如坚持己见,反对异议)。有趣的是,我们发现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在荷兰运用"无为"(如顺其自然)比在中国更常见。总之,本质化研究以量化分析的方法探索了中国和西方国内外人士在应对跨文化差异时普遍适用与特别采纳的策略。这不仅对中西方人士在国际间或国内应对不同文化差异时具有实践意义;而且该研究所构建的三维应对模型将为后续研究编制量表以考察其在跨文化情境下的有效性提供理论指导;更在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管窥世界大同与小异之势,有益于地球村中公民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