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近年来,随着课业等压力的增加,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大众的关注点,有研究发现在大学生人群中由于执行功能障碍而引发的心理疾病占比较高。因此,执行功能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执行功能是一种高级的认知过程,它通过调节各种认知过程,使人的行为具有灵活性、有序性和目的性。故全面而又深入地了解执行功能对保持和改善人们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体育锻炼作为一种低成本、对人体不产生副作用的方式能够使执行功能有所改善,这一观点得到了众多学者的认可。本研究过研究不同强度的急性抗阻运动对执行功能的影响,探讨急性抗阻运动运动强度与执行功能的关系,为改善执行功能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同时,抗阻运动在能够改善健康和满足日常身体活动的情况下,如果可以作为改善青年认知的一种手段,对体育教师、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计划安排上也具有一定价值。研究方法:32名身体健康、且有一年以上力量训练经验的男性受试者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4组,每组8人,分别为低强度组、中强度组、高强度组和对照组。每名受试者进行3次实验,包括1次预实验、1次执行功能任务基线值测试、1次抗阻运动干预或对照实验。实验为期3周,第一周进行预实验,所有受试者被指导操作执行功能任务(使用E-prime执行功能测试软件)并完成抗阻运动的预实验。本实验选取了Stroop任务、N-back任务作为执行功能测量范式来探究急性抗阻运动与执行功能的关系。在预实验中,受试者了解执行功能任务,并在指导和监督下练习执行功能任务,确保被试掌握熟练任务操作步骤和要求;并通过卧推、坐姿下拉、深蹲、肩上推举、俯身划船、腿举六个动作的练习,确定每名受试者各动作的10RM。第二周同一时间进行执行功能任务基线值测试,正式的执行功能测试前,被试休息5min,待其心率恢复到安静心率时,进行执行功能测试。测试期间,受试者独立完成执行功能任务测试,房间保持安静,尽量减少对受试者的干扰。第三周同一时间进行所在组别的抗阻运动干预或对照组实验,低强度、中等强度和高强度组分别以预实验中测定得到的10RM的40%、70%和100%进行卧推、坐姿下拉、深蹲、肩上推举、俯身划船、腿举六个动作的循环练习,每组间隔时间设定为90s,并采用2/0/2的动作速度进行每次抗阻动作。抗阻运动时长40min(对照组在相同场地静坐40min),训练结束后10min进行执行功能任务测试,时长10min。受试者完成执行功能任务后,选取Stroop任务的正确率与正确反应时指标、2-back任务中的正确率与正确反应时作为评估执行功能的量化指标。研究结果:(1)Stroop任务正确率在高强度急性抗阻运动干预后有所下降,在中强度、低强度急性抗阻运动干预后以及对照组中均有所提升;Stroop任务的正确反应时在高强度急性抗阻运动干预后以及对照组中与基线值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中强度、低强度急性抗阻运动干预后的Stroop任务正确反应时与基线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2)高强度急性抗阻运动干预对于抑制功能的影响与对照组并无显著差异,而与中强度、低强度急性抗阻运动干预存在显著差异(P=0.016,P=0.041);中强度急性抗阻运动干预对于抑制功能的影响与低强度组并无显著差异,而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4);低强度急性抗阻运动干预对于抑制功能的影响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36)。(3)2-back任务的正确率在各组中均有所提升,在中强度、低强度抗阻运动干预后提升更为明显;2-back任务的正确反应时在中强度、低强度急性抗阻运动干预后基线值呈现显著差异(P<0.05);而在高强度急性抗阻运动干预后以及对照组中正确反应时与基线值并无显著差异(P>0.05)。(4)高强度急性抗阻运动干预对于刷新功能的影响与中强度急性抗阻运动干预存在显著差异(P=0.044),而与低强度急性抗阻运动干预、对照组并无显著差异;中强度急性抗阻运动干预对于刷新功能的影响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2),而与低强度组并无显著差异;低强度急性抗阻运动干预对于刷新功能的影响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28)。研究结论:(1)中强度与低强度的急性抗阻运动对于执行功能中的抑制功能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2)中强度与低强度的急性抗阻运动对于执行功能中的刷新功能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同时中强度急性抗阻运动的改善效益优于低强度急性抗阻运动。(3)高强度急性抗阻运动对于执行功能中的抑制功能和刷性功能均没有显著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