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Twin-block和Ⅱ类牵引对青少年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虾颌后缩患者髁突形态的影响,探讨二者颞下颌关节改建机制的异同,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及临床依据。方法选取60例替牙晚期和恒牙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下颌后缩患者,随机分为Twin-block治疗组,Ⅱ类牵引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所有病人在治疗前后均拍摄CBCT,比较各组治疗前后髁突形态变化的差异。结果 Twin-block组和Ⅱ类牵引组治疗前后髁突短轴、髁突上部高度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髁突短轴与髁突上部高度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win-block组和Ⅱ类牵引组均大于对照组(P<0.05),而Twir-block组与Ⅱ类牵引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髁突、关节窝形态其余指标各组间治疗前后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前后关节间隙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问关节间隙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win-block和Ⅱ类牵引对青少年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的颞下颌关节形态有影响,但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提示Twin-block和Ⅱ类牵引对颞下颌关节的作用机制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