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观测站点的日最高气温以及土壤湿度再分析资料等,分析了华北—华东地区高温热浪次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土壤湿度影响高温热浪形成的机理。主要结论如下:1960s以及1990s—2010年为高温热浪次数的高值期,1970s—1980s为低值期;将华北-华东地区热浪次数作标准化处理,到6个热浪偏多年分别是1992、1994、1997、2002、2005和2010年,5个热浪次数偏少年,分别是1982、1984、1987、1993和2008年。通过对华北-华东地区热浪次数异常年份环流异常特征的诊断分析发现,在土壤湿度负异常年,地表温度升高,蒸发释放的潜热通量减少、感热通量增加,感热的增加引起大气边界层厚度增加,一方面增加的感热直接造成地表和边界层空气增温,另一方面造成低层空气膨胀,使得中层大气产生正的高度场异常,有助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华北地区上空出现低层辐散高层辐合,空气块下沉(压缩)引起绝热增温,有助于热浪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