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健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繁荣昌盛、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标志,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随着"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提出赋予了体育新的时代使命。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体育素养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体育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同时也是促进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更是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少年强则国强、体育兴则国兴",通过体育素养的培养,促使青少年获取相关体育与健康知识,科学掌握体育技能,有目的、有意识的进行体育活动,从而提高健康素质和运动素质等方面的体质水平,使青少年体育综合素养更上一层楼。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健康中国战略背景出发,了解并分析我国东、西部青少年体育素养差异,并针对西部地区青少年体育素质发展不足之处总结出科学有效的优化路径。专家访谈法:通过访问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深入了解西部地区青少年体育素养发展现状,并展望青少年体育素养未来发展方向。问卷调查法:针对西部地区青少年体育素养发展情况,设计科学、合理的调查问卷。数理统计法:通过使用相关软件,将收回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将调查结果用表格形式体现,使得到的数据更加显而易见。为西部地区青少年体育素质发展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使之得以更好的开展。研究结果:体育素养是人类在生命过程中获得的利于生存发展的运动要素的综合,是体育意识、体育知识、体育行为、体育技能、体质水平的综合体现,侧重于个体体育方面的修养,个体通过在社会实践和活动中完成身体与心理素质培养,达到体育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有机结合,促使个体实现价值最大化。体育素质作为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动力,在培养青少年体育意识、强化青少年体育行为以及促使青少年领悟体育精神内涵、实现自我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西部体育在思想意识、技术技能、体质水平等方面与东部相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对新时代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也表现出一定的地域性。我国西部地区就青少年体育素质培养而言仍存在一些问题:一、西部经济文化差异,导致学校体育设施条件落后,体育课程得不到重视,进而使学生体育能力低下;另外,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受民族内部自身文化的影响较深,对教育重视程度不高,可想而知对体育重视程度更低,青少年体育素养的发展无论是在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受很大程度的制约,严重的阻碍了青少年体育素养的发展;二、当代社会问题影响严重,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促使大量青壮年人口外流,导致许多地区以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为主。其次,老一辈人思想观念落后,不了解青少年接受教育的重要性,在体育的培养上不能给予青少年很好的支持,进而导致青少年体育素养发展受限。由此可见,我国西部地区青少年体育素养发展在治理体系、发展方式、发展质量等方面还需要得到社会、学校及家庭等多方面支持。研究结论:青少年体育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是社会多方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想做好西部地区青少年体育素养的优化工作,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政府加强政策干预,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政府加强与学校、家庭沟通合作,转变家长思想观念使学生积极接受学校体育教育,加强青少年体育素养培养,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为青少年体育素养培养提供良好环境基础;二、教师转变教学思维,改变"重文轻体"思想,在青少年健康发展的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体育课程培养方案,进行科学、有效的体育素养教育,并不断调整青少年体育素养发展策略,保障青少年群体的健康成长和体育素养的综合达成;三、完善青少年体育素养评价体系,多维度对青少年体育素质进行评价,利用反馈信息调整青少年体育素养优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