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港回歸後,中文地位大大提高。香港的非華語學生能否掌握良好的中文水平,直接影響其升學就業和向上流動。香港教育局在2014年推出‘中國語文課程第二語言學習架構’,強調非華語學生需要掌握實用的表達能力。最近香港大學蒙香港教育局支持,為香港教師設計非華語中學生實用文教材套,內容包括社交與書信、投訴信、求職信、讀書報告、工作報告、調查報告、新聞稿、會議紀錄等。本團隊運用功能語言學發展出來的‘閱讀促進學習’(Reading to Learn,R2L)教學策略來設計教材和教法:首先按語言功能辨識各實用文類的圖式結構、句式和用語,然後制定教學目標、發展教學材料和設計教學流程。教材套採螺旋式層層推進,重點在透過解構一系列範文(deconstructing model text),讓學生推敲語境,逐步掌握實現文類表達的功能用語;再創設情境,通過共同建構(joint construction),引導學生創作。現各文類的教材套已逐一開發,正邀請各校試教。本文旨在通過前測和後測學生的作文分析,輔以訪談,考察教材套的成效,焦點在觀察學生在接受教學後在文步功能用語有何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