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炭的氯代烃污染地下水复合修复材料制备

来源 :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nney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自制生物炭作为物理吸附剂,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并添加有机碳源和零价铁,制备处理氯代烃污染地下水的复合修复材料,分别通过1,1-二氯乙烯(1,1-DCE)吸附实验、释碳实验和微球性能测定,确定了复合修复材料中生物炭用量、有机碳源和最佳制备条件.结果表明,随生物炭投加量的增加,1,1-DCE的去除率增加而吸附量下降,结合制备成本因素,确定生物炭在地下水中的用量为0.1%(w/v);在分别含可溶性淀粉、L-乳酸钠和大豆油的修复材料微球中,含油微球的缓释碳效果最佳,且三者对水溶液pH值的影响均较小,因此选择大豆油作为有机碳源;当胶状溶液SA浓度为2.5%,CaCl2溶液浓度为6%,固化时间为12 h时,微球的成球性、粒径、机械强度、渗透性和溶胀性均较为理想,因此以该条件作为最佳制备条件;最佳制备条件下得到的复合修复材料微球表面形态密实,内部网状孔隙结构丰富,有利于地下水中氯代烃的去除.
其他文献
该文对高校美育教育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进行了分析,分别阐述了美育教育和课程思政的概念,并以“古筝音乐欣赏”课程为例,具体总结了高校美育教育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路径。
采用流动法探讨了耐重金属细菌与土壤胶体复合体系吸附Cu^2+、Cd^2+的动力学机理。结果表明:加入耐重金属细菌NTG-01以后,褐土胶体和红壤胶体对Cu^2+的吸附动力学过程依然用抛物
以Cu2O纳米颗粒作为催化剂,KF/Al2O3作为碱,成功实现了N-芳基咪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其结构经1HNMR确证。考察了催化剂、配体、KF的负载量、碱的煅烧温度、溶剂、反应温度、碱的种类
10月21日,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中国轮胎标签”正式核发给第一批5家企业。这5家企业分别是山东丰源轮胎制造有限公司,双星集团有限公司旗下青岛双星轮胎工业有限公司、山东双星轮
目的探讨对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aposiformhemangio-endothelioma,KHE)伴卡梅综合征(Kasabach-Merritt syndrome,KMS)采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中的护理。方法分析采用甲强龙+长
汉江是湖北省的重要饮用水源,但近十年来常发生的硅藻水华对城市供水水质产生一定影响。为评价其毒性,对汉江中硅藻进行了大、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并利用其提取物进行了4个剂量组
根据中心组合设计原理,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以牛蒡苷元的提取率为响应变量,提取温度、乙醇浓度以及料液比为自变量,对牛蒡子酸水解后粉末中牛蒡苷元的超声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
近年来,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变化要求高校要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美育以感染人心、深入人心的理念和特征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式等。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