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社会人们面临越来越多的压力,一些教师无法很好地应对他们工作中的压力而产生了职业倦怠。云南的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初中教育是云南省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研究缓解农村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研究使用职业倦怠三因素理论和教师职业倦怠理论模型,采用实证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对334名“国培计划”农村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进行了问卷和访谈调查。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对不同特质教师职业倦怠做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对教师职业倦怠、教师自评学科水平和教师自评教学水平进行了相关、回归分析和中介作用分析。同时,笔者随机访谈了5名农村初中教师以补充问卷调查的结果。通过研究,本论文得出以下观点:1.云南农村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总体并不严重,三个维度平均得分分别为:情绪枯竭26.9494、去个性化倾向11.0672、低成就感19.2358,仅情绪枯竭维度达倦怠程度。2.性别、学历、教龄、工作地点和所教科目对云南农村初中教师职业倦怠有影响。3.婚姻状况、职称、职务、所教年级对云南农村初中教师职业倦怠没有影响。4.职业倦怠可以直接影响教师自评教学水平,也可以通过教师自评学科水平间接影响教师自评教学水平。根据以上结论,笔者分析了云南农村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并从内、外部因素出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有助于丰富教师职业倦怠理论的研究,完善农村教育政策的研究;实践意义在于有助于稳固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完善农村地区的教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