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ltrasound 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UTMD)技术介导外源性基因修复受损的靶器官和组织的研究正在加速发展,但基因转染修复靶器官的同时对非靶组织的影响情况研究较少,而超声、微泡及重组腺病毒联合介导基因在非靶组织中的转染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评价超声、微泡及重组腺病毒联合介导外源性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α,SDF-1α)基因转染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大鼠心脏时在非靶组织肝脏、肺脏及肾脏的转染情况。方法:成功构建AMI模型的40只SD大鼠按照查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完全随机分为4组:单纯超声辐照组(M+U组/对照组,n=10);超声辐照+载pAd-EGFP/SDF-1α(生物素化的共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和SDF-1α的重组腺病毒)基因微泡给药1天组(M+S1+U组,n=10)、连续给药2天组(M+S2+U组,n=10)及连续给药3天组(M+S3+U组,n=10)。AMI术后7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非靶组织肝脏、肺脏及肾脏中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分别在肺脏、肝脏及肾脏中的表达面积比如下(%area):M+U:0,0,0;M+S1+U:2.57±0.88,2.31±0.77,2.30±0.80;M+S2+U:2.97±0.94,2.89±1.00,2.77±0.82;M+S3+U:3.01±0.71,2.98±0.86,2.89±0.79。所有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给药一、二及三天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微泡及重组腺病毒联合介导外源性SDF-1α基因转染AMI大鼠心脏的同时,非靶组织肝脏、肺脏及肾脏也会被转染,而且随着给药天数的增加,转染亦呈增加趋势,但靶基因在非靶组织中的转染与给药天数并非呈线性相关,即随着给药天数的增加,靶基因在非靶组织中的转染并未产生显著的累积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