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成灾因子探讨农业旱涝急转事件定义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ni0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提出了适用于水稻和旱作物的旱涝急转事件定义及筛选标准,给出旱涝急转现象三个要素—旱、涝和急转的定义,以土壤水势为指标,确定了急转间隔时间选取的标准。以五道沟和荆州地区分别作为水稻和旱作物的实例研究,筛选出符合定义的旱涝急转事件,对旱转涝事件和涝转旱事件发生过程进行分析,并与已有的气象类旱涝急转定义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水稻和旱作物的旱涝急转事件定义是一个综合性的定义,该定义不仅考虑了降雨量影响,还包括了土壤含水率、地下水位和地区排涝能力等因素作用,针对不同作物种类,旱涝急转事件定义也有所不同。(2)实例研究中,五道沟地区55年内旱涝急转事件共计发生6次,其中旱转涝事件发生了 2次,涝转旱事件发生了 4次。荆州站58年间发生了 6次旱涝急转事件,其中旱转涝事件发生了 5次,涝转旱事件仅发生了 1次。(3)不同的旱涝急转指标适用范围不同,实例筛选和分析了四种气象类旱涝急转事件定义,对比分析发现,气象旱涝急转定义各有优劣,其中短周期旱涝急转指数研究时间尺度较短,但不能区分旱转涝事件和涝转旱事件;长周期旱涝急转指数区分旱转涝事件和涝转旱事件,但不能给出旱涝急转发生的起止时间;降水距平指数能给出旱期和涝期具体起止时间,但只适用于大尺度流域;Palmer旱度模式不仅区分旱转涝事件和涝转旱事件,还能给出具体的旱涝急转发生过程,但该旱涝急转定义设定的标准过低,因此筛选出许多并未发生旱涝急转事件的年份。综合来看,基于农业实际情况提出的旱涝急转定义给出了旱、涝和急转的选择标准,不仅能描述旱涝急转发生的起止时间,也能给出旱涝急转过程中土壤墒情和土壤水势的具体变化过程,但该定义只适用于小尺度地区,且该定义筛选的标准较严格。
其他文献
区域发展问题不仅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更是一个政治命题,关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资源环境以及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本文在探究习近平区域发展观的理论渊源和现实依据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习近平区域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鲜明特色,肯定其重大意义,为破解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困境提供理论指导。正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习近平区域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区域发展思想
多自由度平台在很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雷达基座,AR设备以及数控铣床。传统多自由度平台一般由移动平台与旋转电机组成,为实现多自由度的转动一般需要将多个单自由度旋
Space robotics provides a reliable solution to accomplish manipulation tasks in orbit without the presence of astronauts,an endeavor that is both dangerous and
寒冷地区使用地源热泵系统供暖时,埋管附近土壤会有冻结现象发生,由于土壤的冻融相变会带来潜热量的交换,因此,需要对存在冻结现象的土壤在地源热泵机组停机时的温度恢复情况
随着高速铁路的飞速发展,高速动车组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出行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在高速动车组中,转向架是重要的组成部件,动车运行安全问题、动力的性能等方面与其生产质量息息相关。在转向架的生产过程中,焊接是重要的参与生产技术之一,而焊接后转向架构架侧梁会不可避免产生焊接变形,如果不能将变形数值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直接影响到转向架的生产质量问题,并进一步会影响到组装精度的问题。所以对转向架构架侧梁焊接变形大
在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人们越来越依赖电能,而以火力发电为主的传统发电始终被可开采资源总量有限以及日益严峻的环保问题所制约。在此形势下,风光储微网凭借可持
我国夏热冬冷地区冬季湿冷。但由于国家政策,该区域不进行集中供暖,冬季不供暖房间室内环境恶劣,舒适度差。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夏热冬冷地区人们选择在冬季进行
我国互联网事业的发展,互联网服务的渗透,推动着社交媒体迅速发展,消费者的关注逐渐从传统媒体转移到社交媒体。社交媒体的高度开放性与互动性、天然的社交属性和搜索有用性
党的干部教育是指中国共产党培养、训练干部,提高干部的政治觉悟、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的教育。土地革命时期党的干部教育是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的,我们党克服困难完成土地革命工作离不开党的干部教育。土地革命时期党的干部教育在党的历史和干部教育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研究土地革命时期党的干部教育对今天党的干部教育仍有重要现实启示。搞好党的干部教育,是党的建设的需要,有助于推动国家治
目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健康问题比较突出,衰老不仅体现在个体患病数量的增加,还表现为身体器官功能退化和认知功能衰退等。慢性病共病(后统称“共病”)会导致多种不良健康结局,国外对共病的研究开展较早且较多,而国内相关研究尚不成熟,因此本文针对我国老年人群开展与共病相关的研究,具体目标为:(1)了解共病患病现状,挖掘慢性病之间关联性及关联强度,分析共病风险因素;(2)探索共病与认知功能障碍和身体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