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世纪晚期钢琴大规模传入我国以后,相应地也就开启了钢琴音乐创作“民族化”、“本土化”之路。然而,在建国以来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下,也掀起了改编民族民间音乐创作民族化钢琴曲目的热潮。在这股音乐艺术思潮中诞生的钢琴改编曲也昭示了钢琴音乐“民族化”、“本土化”的一条建设性思路。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民族钢琴改编曲将西方现代的创作技法与我国传统民族音乐元素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从而创作出了独具特色的钢琴音乐。它不仅能够同时展现西洋及民族音乐的创作技法和思维,更能直观而深刻地展现东西方音乐创作思维和技法进行对接与交融之后所能达成的卓越效果。因此,这些优秀的民族化的钢琴改编曲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钢琴教学来说具有突出的应用价值——民族钢琴改编曲丰富的展现了我国钢琴作曲家对中西方音乐创作的融会贯通,卓越的创作智慧及优秀创作思路,从而为高等职业院校钢琴教学带来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深刻的艺术启迪。民族钢琴改编曲中包含的丰富创作手法以及演奏技法给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钢琴学习打开了思路,通过对此类乐曲的教学和训练,可以有效地丰富高等职业院校钢琴专业学生的二度艺术创作。此外,民族钢琴改编曲蕴含的鲜明的民族化风格以及审美内涵,有效地深化了学生对于“中国风格”的认识。有鉴于此,笔者选择了《民族钢琴改编曲在高等职业院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及教学诠释》为题,探究运用钢琴改编曲来改革、发展高等职业院校钢琴音乐教学的思路与方法。本课题的研究分为五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学界相关方向文献积累情况、研究动态、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创新之处等必要的一些信息;第二部分,从“鲜明的民族民间音乐元素”以及“创作思维的中西合璧”这两个方面来论述钢琴改编曲的艺术内涵;第三部分,从对高等职业院校钢琴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入手,来论述钢琴改编曲对于此类院校的教学价值表现在:培养民族化的乐感,强化人才培养的应用性;熟悉民族音乐语汇,增强演奏人才的创新性;第四部分,选择黎英海创作的《夕阳箫鼓》和王建中创作的《浏阳河》这两首钢琴改编曲为例,依托具体谱例,从“音乐艺术现象分析”、“演奏技法分析”、“教学诠释分析”三个方面着手,来探究运用钢琴改编曲在高等职业院校钢琴课程中展开教学的思路、方法与途径;第五部分为结论,归纳总结本文的核心观点,即:可依托多媒体设备、“微课”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教学方法,通过启发式、诱导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互助讨论来展开探究式学习,从钢琴改编曲中感悟并掌握“解读作曲家创作意图并据此选择合适技法来展开二度艺术创作”的技法,从而推动高等职业院校钢琴音乐教学发展的全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