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的硬化现象逐年提高,洪涝灾害、供水不足、水土流失等问题频发,海绵城市等相关雨洪管理理念应运而生。2012年,我国正式引进“海绵城市”理念,“突破灰色基础设施的’排水’策略,利用生态等手段从’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等多角度分析城市水问题,试图从源头控制、中端运输、终点蓄存等方面提供解决策略”。本文通过文献资料调查、实地踏勘对营口滨海产业基地规划现状进行了充分分析,作为之后研究的基础;并以国际上较为通用的SWMM计算机模型为主要研究方法,构建相关模型,在1a、3a、5a、50a以及10a降雪条件下对基地的总体规划进行计算机模拟,采用定量分析与地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模拟结果进行计算,进而对原有规划从雨水管网、地表水系、海绵设施三方面进行体系构建,从“水问题”角度优化原有方案。本论文研究共分六章。第一章,分析我国各类城市(特别是北方滨海地区的城市)水问题的现状,提出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以及技术路线,为后续提供研究方向;第二章,归纳了海绵城市研究的相关理论,并结合了国内外相关实践,为后续的体系构建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第三章,对产业基地的现状概况进行了阐述,从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等角度对海绵城市的建设条件进行了分析,并通过SWMM软件建立不同降雨状态下的雨水径流模型,推导出现状难以应对城市降水,易发生洪涝灾害问题的区域;第四章,提出空间体系构建的方案,结合上一章节模拟的有关数据及现状条件,进一步落实雨水管网体系、城市水网体系以及海绵技术对应的空间规划以及各体系在雨洪管理体系中的耦合方式;第五章,针对上述的规划设计,通过SWMM模拟等方式进行校核,进一步验证规划的合理性,并对方案与研究区域中的特殊水问题解决的契合度进行评价;第六章,对本篇论文成果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本次研究的不足,并试图对后续的研究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