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1937年苏北运河治理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yg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杭大运河在中国古代是各个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军事等诸方面的综合产物,它对各个地区的经济、文化的交流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反过来又影响了各个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格局的形成。所以保证运河漕运畅通,对运河进行治理,就成为各朝各代重要的水利事业。而在运河治理中,苏北运河治理又是其中重中之重。因为在苏北,历史上黄淮运三大水系交汇,治运与治淮密不可分,使得苏北运河治理特别复杂。在封建社会由于治水理论的局限性,对苏北运河治理所取得的局部和短暂的效果,却是以淹没、淤侵淮河中下游大片地区、里下河地区以及破坏苏北原有水系为代价的。   对苏北运河比较科学的的治理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结合导淮治运之举。1929年成立了以蒋介石为委员长的导淮委员会,之后制定系统的《导淮工程计划》,随后实施了一系列运河治理工程。从此以后,苏北运河治理事业真正成为了一项国家事业和一项给予系统规划的事业。   本文首先介绍苏北运河概况,以及通过黄淮病运的历史,简要探讨治运与治淮,沂沭水系的治理是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的;接着从国民政府治运的准备,治运工程的实施以及运河治理工程的绩效与不足几个方面,来研究国民政府这一时期的苏北运河治理事业。   本文从辩证的观点出发,一方面对国民政府,江苏省府治理苏北运河及其一系列相关工程给予肯定,其治理的实际效果也非常明显;另一方面又指出其存在着严重不足,对其中的得失利弊进行总结。苏北运河及其相关水系在国民政府时期并没有被彻底治理好,其治理的事业也因此一直遗留到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苏北广大民众,在吸取前人治运经验的基础上,用较短的时间,完成了对苏北运河的治理。
其他文献
自鸦片战争后,鸦片流毒中华,成为近代中国严重的社会问题。抗日战争爆发前的十年间,南京国民政府曾推行禁烟禁毒运动。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身处畿辅之地的江苏省也紧随全国之
本文综合运用中华总商会大量原始档案资料、英殖民地政府档案、中国近代官方档案尤其是丰富的会议记录档案和有关田野调查资料,以多元的视野在新加坡、中国、东南亚乃至世界变
宋朝的江西在经济、文化方面,可以说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程民生在《宋朝地域经济》中说,“从神宗朝到徽宗朝,发展的速度有了空间的变化,最快的是京西南路,其次是江南西路”。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