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和传播技术的推陈出,公共事件在近些年来已经学界所关注的热点话题。重庆钉子户事件、湖北邓玉娇事件等相继发生,在现实世界和网络空间中都掀起了舆论热潮。在这样一个中介化的时代,大众媒体作为社会环境的监测者,在公共事件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过往对于新闻媒体的研究主要分为新闻文本导向和新闻生产导向两种,本文试图利用叙事学视角解剖大众媒体在公共事件报道中的叙事逻辑。本文发现,在新闻故事的叙述中,新闻文本偏爱寻求事件背后的“母题”,将某一社会冲突事件与公众熟悉的民生、民权、民族等故事母题相结合。除此之外,在公共事件的新闻文本中经常会看到“隐喻”的使用,例如重庆钉子户事件中的孤岛照片,既传达了钉子户镇守孤岛的新闻事实,更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不同利益阶层集体创作的“社会雕塑”。在新闻人物的塑造中,大众媒体在报道中经常运用“原型沉淀”手法使事件中各个施动者暗合于社会普遍心理及核心矛盾。媒体报道中各个施动者的去原型化和再原型化,则导致了共同体的消解,公共事件随之失去了引起社会普遍关心并引发议论的基础。从一个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在中国的语境之下,公共事件的新闻生产仍旧是一个政治权力主导,资本合谋,网民力量渗透的过程。本文最后以“斗兽场”来比喻公共事件的媒体叙事逻辑,并认为这种逻辑并不能推动政治慎议,有时还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