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owardite—Eucrite—Diogenite(HED)族陨石是地球上发现数量最多的岩浆岩陨石样品,对研究小行星早期岩浆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选择9块包括斜方辉石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和角砾岩等不同类型的HED族陨石,分别从其岩石结构构造、矿物(辉石、斜长石、石英、尖晶石、自然铁、陨硫铁和钛铁矿等)的主微量元素、全岩主微量元素和同位素(氧、铬同位素)等方面进行研究,在HED族陨石的岩石学成因联系、母体岩浆演化、热变质成因和陨石起源等方面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HED族陨石原始岩石类型均为岩浆岩,按照岩浆结晶的先后顺序分别形成了斜方辉石岩、辉长岩、辉绿岩和玄武岩,这些岩石在岩浆演化中具有同源性和继承性的特点,形成深度由深到浅、温度由高到低,热变质程度由低到高,表层玄武岩热变质可能主要为玄武岩浆多期次喷发覆盖加热所导致。(2)HED族陨石主要由辉石和斜长石组成,不同岩石类型中辉石和斜长石化学成分不同。辉石:斜方辉石岩主要为古铜辉石——紫苏辉石(Fs19.230.6Wo1.435.00);堆晶辉长岩为紫苏辉石(Fs34.137.9Wo1.883.24),部分出熔普通辉石——透辉石(Fs14.016.0Wo41.346.5)片晶;玄武岩为易变辉石(Fs44.165.3Wo5.1122.3)出熔普通辉石(Fs26.147.7Wo26.445.0),部分转变为铁紫苏辉石(Fs57.862.9Wo1.834.96)。斜长石:大部分为钙长石(An90.097.4 Ab2.20</sub>9.73),少量倍长石(An87.789.7 Ab10.011.3)和拉长石(An73.277.9 Ab20.824.4)。(3)HED族陨石中辉石的Mg#是区分岩石类型的重要指标,并能够反演其岩浆演化过程,Mg#大于60为堆晶岩,小于60为玄武岩,从斜方辉石岩→辉长岩→玄武岩,斜方辉石平均Mg#值从72.8→63.5→36.6,单斜辉石Mg#值从71.4→73.9→44.7。(4)HED族陨石全岩成分和组成地球洋壳的玄武岩相比,镁铁含量高,铝含量低,岩浆演化成熟度相当于地球的洋壳玄武岩部分;从斜方辉石岩→堆晶辉长岩→玄武岩,稀土元素总量增高,轻重稀土比值增高,亲石、亲铁和不相容微量元素含量增高;通过辉石中不相容元素和稀土元素实验分析后认为,辉石岩和辉长岩是平衡分异结晶作用的产物,而玄武岩形成过程比较复杂,大部分是由结晶残余岩浆形成,少部分经历了母体部分熔融的不平衡结晶作用。(5)通过氧、铬同位素、稀有气体和冲击变质效应等方面数据对比后认为,GRV13001玄武岩质单矿碎屑角砾岩可能直接起源于一个直径数公里的小行星碎片,该小行星碎片在进入地球轨道之前位于比灶神星更加靠近火星的位置,并且该碎片可能起源于灶神星或者和灶神星具有类似特征的其它V型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