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缓释引发聚合封堵型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抗渗性研究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ke840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水泥基复合材料因养护不当自收缩导致的开裂而致使抗渗性能下降的技术问题,本研究设计并合成了具有包覆结构的缓释型引发剂,利用制备的缓释型引发剂在碱性环境下包覆结构破壁时间晚于水泥水化硬化时间的特点,使得水泥水化硬化反应先于缓释型引发剂引发聚合反应进行,实现了在水泥基复合材料水化硬化反应完成并产生强度后,其体系内部的缓释型引发剂才开始破壁引发生成聚合产物,形成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封堵结构,从而提高了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渗性。本研究为提高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渗性提供了新的材料结构体系和方法。本文分别以过硫酸钾(KPS)、过氧化苯甲酰(BPO)为核,聚吡咯/甘油为包覆层,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缓释型引发剂KPS(简称KPS/Ppy)和缓释型引发剂BPO(简称BPO/Ppy),并进行了筛选;在碱性环境(模拟水泥水化环境)下,采用自由基聚合方法,以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型聚羧酸(P(MAA/HEMA))、丙烯酸、丙烯酰胺等为反应物质,添加KPS/Ppy引发聚合了二元共聚产物和三元共聚产物,并对合成参数进行了优化;在优化的共聚体系中加入水泥凝胶材料,调控了水泥水化硬化反应与缓释型引发剂引发的三元共聚原位反应时间,制备了原位聚合封堵型水泥基复合材料。通过FT-IR、SEM、XPS、XRD、激光粒度以及电导率等分析技术,考察并优化了吡咯单体/甘油添加量、合成时间等制备工艺因素对缓释型引发剂的微观形貌、结构组成以及释放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筛选;在P(MAA/HEMA)、KPS/Ppy等两种影响因素下,采用相关测试分析技术对二元或三元共聚产物微观形貌、结构组成、聚合反应时间以及吸水性能进行了测试表征与合成参数优化;同时探究了原位缓释引发聚合封堵型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断面形貌、吸水性能、失水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与机理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的KPS/Ppy较BPO/Ppy有更好的缓释效果,当吡咯/甘油最佳掺量为1.46 wt%、最佳合成时间为6 h时,KPS被聚吡咯成功包覆,水体系中分散性能较好,表面微孔分布较为均匀,利于KPS的释放,平均粒径在200 μm,引发剂24 h内持续释放,电导率达到6650 μs/cm,能够满足缓慢释放的实验要求。2.P(MAA/HEMA)、丙烯酸、丙烯酰胺等为反应物质的三元共聚相较于丙烯酸、丙烯酰胺等为反应物质的二元共聚,三元共聚产物的吸水率相比二元共聚产物提高21.5%,三元共聚产物的最佳KPS/Ppy的添加量为0.16 g,最佳反应温度为60℃;在KPS/Ppy引发下的三元共聚体系,12h开始发生聚合反应,即KPS/Ppy引发聚合反应时间晚于水泥10 h的水化硬化时间,KPS/Ppy在碱性环境的破壁时间与其材料结构相耦合。3.制备原位缓释引发聚合封堵型水泥基复合材料最佳的KPS/Ppy掺量为6 wt%,其7 d吸水倍率较低为6.3%,失水率为3.04%,28 d吸水倍率为6.32%,失水率为2.52%,7d抗压强度损失较小,28d抗渗强度较只添加P(MAA/HEMA)聚羧酸的抗渗强度提高了 15.7%。
其他文献
随着无线通信的飞速发展,通信系统的功率消耗急速增加,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也逐渐增加。为了满足绿色通信的需求,系统的能效研究成为5G通信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大规模MIMO技术作为5G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其在基站端配置大量的天线,从而显著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然而,随着天线数目的增加,系统消耗的总能量也在增加,从而导致系统的总能效下降。因此,对大规模MIMO系统能效的研究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的重要研究内
土地覆盖数据是气候变化研究、生态环境建模、陆表过程模拟、地理国情监测等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数据。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和计算机存储及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全球土地覆盖制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正逐步从中低分辨率向30米中高分辨率过渡。然而,考虑到地球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和各产品制图策略间的差异性,用户如何从多种全球30米土地覆盖产品中挑选最合适的数据集依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本研究聚焦于全球30米土地覆
煤炭资源是支撑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之一,而大规模高强度的煤炭开采所产生的下行裂隙,必然引起生态脆弱矿区水资源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目前,用于修复煤炭开采下行裂隙的材料常含有化学添加剂,虽能填堵裂隙,但同时也可能造成生态环境的化学污染。微生物介入修复技术是一种基于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的新型环保固土技术。本文旨在将MICP应用在陕北神南煤矿区煤层开采形成的下行裂隙修复中,通过对下行裂隙的
钛合金具有相对密度低、热强度高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在航空、航天、航海、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低硬度以及差的减摩耐磨性能一直以来是制约其推广应用的瓶颈。类金刚石(Diamond-Like Carbon,DLC)薄膜,是一种低摩擦系数、高硬度、高化学稳定性、类似于金刚石的新型薄膜材料。液相电化学沉积技术具有设备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易于实现工业生产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磨损和腐蚀是碳素钢机械零部件表面失效的主要形式。伴随着激光熔覆技术的发展,WC增强Ni基熔覆层以其优异的摩擦磨损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在表面工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碳素钢表面制备了微米、亚微米和微纳米复合尺度WC增强Ni基熔覆层,分析了不同尺度WC增强Ni基熔覆层的组织结构及成分分布,研究了不同工况下熔覆层的摩擦磨损性能,阐明了 WC的尺度效应对Ni基复合熔覆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陕北横山矿区年产煤炭5000余万t,煤矸石年排放量高达700万t。大量的煤矸石堆积不仅占用土地,且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横山矿区煤矸石中重金属元素高度异常,研究其中重金属元素赋存状态及其钝化修复技术,有助于解决煤矸石堆放、矿井充填和利用过程中重金属的污染问题。本文以横山矿区煤矸石为研究对象,在系统分析煤矸石基本性质和金属元素赋存状态的基础上,通过元素分析和BCR连续提取等方法研究了麦饭石、沸石、偏高
我国煤自燃及瓦斯爆炸灾害非常严重,煤自燃产生的大量可燃性气体与高温环境促发了瓦斯爆炸。因煤自燃导致的瓦斯爆炸事故,不仅对矿井作业人员的生命健康有着不极大威胁,而且还会造成资源损失。本文采用高温程序升温实验和20L爆炸球实验,对不同氧浓度下燃点处多元可燃气体爆炸危险性进行研究,得出了不同温度下不同多元可燃气体配比的爆炸极限参数及爆炸危险性。并采用经验公式计算出煤自燃特征温度点处多元可燃气体的爆炸危险
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减少甚至消除我国煤矿行业的安全生产事故,是我国煤矿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基于安全管理、精益管理以及系统动力学等相关理论,开展煤矿精益化安全管理研究,对于促进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指导、现实意义。以精益管理的方法和思想为指导,结合系统动力学的解决问题思路,将系统动力学运用到煤矿的精益化安全管理中,对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精益化安全管理基础理论和动态体系进行了研究,构建煤矿精益
近年来,城市共享单车发展迅猛,具有绿色低碳、费用低廉、灵活机动等特点,为人们出行提供方便。然而共享单车在改善交通、美化环境和方便出行的同时,也存在着投放过量、乱停乱放等问题。本文结合SPSS统计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统计分析中的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回归分析、方差膨胀系数、单样本K-S正态分布检验等方法。对共享单车骑行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上海市摩拜共享单车的投放、配送、调度、
煤炭能源是我国经济繁荣可持续发展的绝对基础和重要支撑,随着我国多地煤矿逐渐进入深部高强开采阶段,伴随而来的诸多瓦斯动力灾害严重制约着矿井生产安全。本文以山西和顺某高瓦斯矿井煤层地质条件为原型,制备三种类型煤岩组合体模型,结合能量理论、分形理论开展了煤岩组合体单轴载荷条件下的力学及声发射特征实验,初步得到以下研究结果:(1)利用自主研发的类煤岩材料试件定量化制备系统制作煤岩组合体试件,开展不同组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