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对3根植筋混凝土梁进行试验研究并进行数值模拟,植筋混凝土梁植筋深度均为20d=500mm,试验材料均相同。首先对一根植筋梁进行静力试验,得出试验梁跨中段在同时承受弯矩和剪力情况下的极限承载力,然后根据静载试验的极限承载力对两根同样的植筋梁进行疲劳试验,分析不同阶段时材料的性能变化规律,对比经过不同频率的疲劳循环荷载后的极限承载力、挠度和刚度的变化规律。同时建立与试验相对应的植筋混凝土梁有限元模型,将有限元得到的结果和试验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有限元模型建立的合理性及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又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了除试验之外的其他两种频率下的植筋混凝土梁的疲劳性能研究,分析得到了四种频率下的植筋混凝土梁的疲劳性能变化规律。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将静载试验得到的植筋梁的极限承载力和整浇梁的设计值对比,并将有限元模拟得到的植筋梁极限承载力与试验得到的数据对比,植筋深度为20d,植筋受弯承载力满足要求,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对误差率为2.13%。2、选择合理的混凝土以及钢筋和植筋胶本构关系、材料属性,设置合理参数,建立合理模型,能够对试验进行较为准确的有限元模拟。3、随着疲劳次数的增加,荷载—挠度曲线的斜率越来越小,梁的跨中挠度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减小,减小的趋势逐渐趋缓。4、累积挠度与累积残余挠度均在前10万次增长迅速,残余挠度的增长是造成累积挠度增长的主要原因。5、前50万次疲劳加载是植筋混凝土梁累积疲劳损伤主要阶段,在一定频率范围内,低频加载对植筋梁造成的疲劳损伤要大于频率稍高时疲劳加载对梁造成的累积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