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zhanbus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高中英语教学属于外语教学的范畴,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教学改革如何深入,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对高中英语教学的讨论也重点围绕着词汇、语法、阅读,写作这四个方面,因此英语语法教学研究,作为英语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备受研究者的关注。在传统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语法课堂单一乏味,强调知识的讲解,忽视学生的学习;重知识传递,轻能力培养。学生在课堂中地位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有些同学甚至反感畏惧学习语法。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倡导教师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因为教学活动首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电子便携设备使得碎片化、移动学习成为了可能。在“互联网+教育”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微课开始逐步走入人们的视野,进入课堂。微课其实就是借用了微短教学视频来讲授单一知识点的一种特殊的授课形式。一个微视频可集文字、声音、图表、图片及动画于一体,其短小精活的特点受到了广大教育研究人员的关注。借用微课这种形式将枯燥的英语语法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完美结合,极大的提高了英语语法教学效率,因而备受广大教师的青睐。本文尝试将微课应用于高中英语语法课堂中,旨在探讨微课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本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以及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使用实验研究法,学生访谈法以及问卷法进行研究,以尝试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使用微课教学方式对不同语法基础的学生有何种程度的影响?2.微课教学在哪些方面影响了学生对英语语法学习的态度?本次教学实验研究以绵阳实验高中高三复读班两个班共计100名同学为研究对象,设立一个实验班,一个对照班。实验班用微课进行教学,根据测试结果把两个班的同学按照高分段(>70),中分段(50-69),低分段(<49)进行分组,实验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实验班的平均分数略高于对照班,在通过SPSS 22分析后发现,三个组的提高水平也存在差异,中分段在实验后提升最为明显,高分段次之,低分段水平略有提升,但是变化不大,说明微课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语法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并且对中等水平的学生影响最大,本研究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访谈,实验班的学生学习更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他们学习英语语法的兴趣和自信感也有明显提升。此实验对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提供了以下启示:首先,从学生角度,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对英语语法学习的信心,借助微课更好的掌控自己的学习。其次,从教师角度,根据用途的不同,对于微课的开发以及微课资源整理应系统化、分类化。再次,从学校角度,应为教师实施微课教学模式提供相应的网络教学环境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其他文献
课堂导入是老师在教育教学中需要重视的一步,优秀的课堂导入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篇文章充分重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新课标课堂教
我们正处于一场数字革命之中,科学和技术的最新发展已经引起了数据处理的转变.为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需要,压缩感知在许多重要和新兴的应用如图像处理,信息论,医学成像等已经得到深入的研究.本文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研究加权l1-2和l1-α2极小化方法实现压缩感知中的稀疏信号恢复问题,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简述了压缩感知的研究背景及现状,紧接着给出了本文主要结构布局.第二章,先概括了压缩感知的相关知识,然后介绍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中知识、技能的传承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现代学徒制又是实现工匠精神的载体,是工匠精神的传授的重要形式。企业作为协同培育主体,
无论作为信息载体还是能量载体,电磁波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健康危害日益受到关注。关于电磁辐射(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EMR)对线粒体的损伤研究较多且已明确,线粒体功能障
博物馆陈列水平是衡量博物馆质量的重要标志。博物馆展陈概念不单是指陈列艺术设计,还包括展陈策划团队对展示资源的整合以及对展陈主题的确定。后信息时代为博物馆展陈带来
为推动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交通运输部实行节能减排专项资金补贴政策,科学可行的测算方法是确保节能减排资金发放的重要依据。针对沥青路面的建设全过程,建立其节能减排测
医院基建工程建设管理与廉政风险日益成为高风险领域,加强风险预警与防控任务日益紧迫。为此,从目前医院基建工程项目管理实际入手,把“制度加科技”融入制度设计和执行流程环节
在中国的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与农村争地、工业与农业争地的事件频发,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农村土地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城镇化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简述了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