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药结核病产生的原因及沙门氏菌SPI-1功能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nje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阐明耐药结核病产生的原因对于正确评估临床治疗方案、制定切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传统方法无法鉴别耐药的产生是由同一菌株还是不同的菌株引起,本研究利用分子流行病学方法通过对上海地区1999年1月至2004年3月有治疗史且耐药表型发生改变的病人前后两次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基因型比较分析,探讨耐药的产生原因。 材料和方法:实验所用菌株来源于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比实验室菌株库保存的上海地区结核病患者分离菌株。选择保存有不同时间分离的标本且两次结核分枝杆菌耐药表型不同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菌种鉴定方法按照《结核病诊断细菌学检验规程》进行。药敏试验方法按照《结核病诊断细菌学检验规程》中绝对浓度法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散在分布重复单位(mycobacterial interspersedrepetitive units,MIRU)基因型分型技术参考沈国妙等的方法。结核分枝杆菌IS6110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IS6110—RFLP)基因型的鉴定参考D.van Soolingen等的方法。 实验结果: 1.入选病例基本情况:根据上海市疾病控制中心参比实验室数据库统计资料,上海市1999年到2004年底收集保留新发结核病人的菌株共6622株,其中其中同一患者保留有两次以上菌株的有322例,前后两次菌株耐药表型发生改变的有100例,对这100例患者的菌株进行活化,由于有些患者的一个菌株丢失或活化失败,最终获得了有前后两次菌株的38个病例,76个菌株。 2.通过比较同一患者治疗前后菌株基因型的差异,结合耐药表型的变化,判断耐药的产生原因。如果前后菌株的MIRU和IS6110基因型均相同,耐药表型发生改变,被认为是获得性耐药;如果MIRU或IS6110基因型不同,耐药表型发生改变的认为是原发性耐药。我们鉴定了所有患者前后两次菌株的MIRU基因型,对前后两次MIRU基因型相同的菌株,进一步鉴定其IS6110—RFLP基因型。结果显示,在38例耐药表型发生改变的病例中,前后两次菌株MIRU或IS6110—RFL基因型不同的共33例,MIRU和IS6110—RFLP基因型均相同的只有5例。这提示耐药表型的变化主要是再感染或多重感染了不同的菌株所致。为了研究耐药产生的原因,我们排除了6例由耐药变为敏感的病例。在32例由敏感变为耐药的病例中,27例的菌株基因型发生改变,为原发性耐药(84.4%,27/32),5例基因型相同,为获得性耐药(15.6%,5/32)。 结论:有治疗史的结核病患者产生的耐药中84.4%为原发性耐药。这些结果说明在以往认为是获得性耐药的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实际上为原发性耐药,原发性耐药是目前耐药结核病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耐药结核病的防治工作不仅要加强合理用药和病人管理,更应重视控制耐药结核病的传播,降低原发性耐药的产生。
其他文献
在本篇文章中,主要以某项区域内的三农气象服务发展现状,气象与农业之间的联系性和存在的问题为主,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完善的解决措施,希望以此能够降低农业气象灾害现象出现
在我国,气象信息播报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多种多样的气象服务产品纷纷涌现.例如PC桌面气象产品、移动终端气象APP等,把气象预报内容引入人们生活及工作中,气象信息的获取也更加
目的:本文基于常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建立了动力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在无需改变原有仪器设备的基础上提高了试验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达到试验性能的提高;同时还使用此法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推动赤水市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助推特色小镇建设,赤水市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晚熟龙眼特色水果产业,目前龙眼总面积近万亩,年产量50万斤以上.
期刊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果园由于土地肥力资源和水资源的贫乏,因此果园中的果实想要取得较高的产量,那么必然需要解决土地肥力资源和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因此我国在2003年便开展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产品生产水平实现了长足进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要由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作为支撑,提高农业
摘 要:为了更好地提高油茶种植的经济效益,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相关种植部门与人员,还需根据油茶种植的现状,不断提高油茶种植的产量与质量,以促进油茶的良种化发展。本文主要结合广西地区油茶种植现状,基于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对油茶的良种化发展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乡村振兴;油茶;良种化;发展策略  在广西农业种植中,油茶是非常重要的经济作物,不仅是当地人们主要的食用油来源,还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
自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经济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社会各行各业开展了各种规模的工程建设,也开采利用了大量自然资源,所以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